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中华全国总工会于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和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标兵。会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会见受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和全体与会同志并讲话。会上,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西张庄探伤车间柳村女子探伤工区等10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刘红等10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章,北京丘比食品有限公司沙拉充填班等300个集体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田春艳等300名个人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我区9个集体和9名个人榜上有名,分别是:
全国五一巾帼奖状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9个)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兴安盟政务服务中心税务窗口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
北京格雷维尔电子有限公司集宁电器厂装配班
陕坝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南路支行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内蒙古自治区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
内蒙古公路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兴安分公司前旗收费所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根河市供电分公司营销部客户服务厅
全国五一巾帼标兵(9名)
托娅 蒙古族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总工会
胡堂丽 汉族 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伊敏电厂
李红花 蒙古族 通辽市蒙古族幼儿园
孟根其其格 蒙古族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蒙医医院
刘雪芹 汉族 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管理委员会
马莉娅 回族 乌海市海勃湾工业园管委会
王雪梅 汉族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王利萍 汉族 金河林业局金林林场
冯艳丽 汉族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四十六所
我区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全国五一巾帼奖状,成为全国10个获奖班组之一。她们用辛勤的劳动,培育着职业之花,实现着心中梦想,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绽放出“她时代”的独特魅力与耀眼光彩。
中核北方核原料元件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王梅
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理化检测中心化学检测室,有这样一群平均年龄为33岁的女职工,她们质朴无华,但开拓进取;她们崇尚创新,但坚守传承,她们承担着中核北方公司原辅材料、核燃料元件生产、军品生产以及环境监测样品的化学分析任务,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从事核材料和核燃料相关化学分析的检测实验室,她们就是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现有成员18人,其中,女职工14人,本科以上学历15人。她们始终牢记强军首责,秉承“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敬业、专业、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做好工艺的眼睛,当好质量的向导,出色完成了各项检测任务。工作室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巾帼标兵岗、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包头市三八红旗集体,工作室带头人王梅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和包头市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成为中核北方公司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勤学善思,她们用热爱和专注缔造最美
工作室现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质谱仪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等大型进口检测仪器16台,为全面掌握各类设备的操作方法,保证精准、高效提供检测数据,她们采取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相结合,新老员工互学互助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努力打造创新型集体和学习型员工。在每周开展一次的练兵活动中,她们除学习综合业务知识外,还同时开展诸如称量、滴定、上机测试等业务技能的练兵,提出了“每天进步多一点”的口号,激发大家参加练兵的积极性和学习业务知识的决心。练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业务水平的快速提升,在“中国梦·劳动美”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化学检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工作室选拔人员组成的参赛队伍获得了“全区化学检验工技能比赛团体优胜奖”,两名选手获得了“全区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能人才”荣誉称号。同年,在全国技能大赛——第二届中核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中,工作室选拔人员组成的参赛队伍获得个人三等奖与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创新工作室开展专题研究
为了营造崇尚学习、加强学习的良好氛围,工作室成员总结多年的检测经验,利用业余时间编写了具有核行业特色的《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教材,作为内部资料在公司进行推广学习。同时,工作室注重与外部同行业的交流,2017年,承办了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组织的铀氧化物中化学成分检测的比对工作,为行业内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实验室管理经验拓展了思路,在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促进检测方法改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执着创新,她们用坚持和信念诠释最美
2013年,全球首条工业规模高温气冷堆元件生产线在中核北方公司正式开始建设。工作室多年来主要从事无机材料的检测工作,对高温气冷堆用燃料元件球的基体材料之一酚醛树脂的检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生产线的工艺调试又急需检测数据作指导,因此,需要快速、准确建立一套新的检测方法。工作室带头人王梅带领大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经过一个月连续加班加点,反复实验,终于建立了酚醛树脂中杂质元素等7项检测方法,为生产线的建立和产品质量把关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方法得到了设计方清华大学的充分认可,同时,该方法的论文在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得到同行业的一致好评。该课题获得了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于2018年通过了中核集团公司成果鉴定。
2016年,中核北方公司与中广核集团合作,成功研制了全球首批压水堆钴靶件,打破了加拿大世界钴源的垄断地位,开创了中国压水堆生产医用钴靶件的先河。该产品对氮含量的要求极为苛刻,课题负责人从坩埚种类的选择、气体的纯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历时两个多月,攻克了技术难题。根据该课题建立的三项化学检测方法,申报并编写了核行业标准,在核行业检测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
王梅调整检测仪器参数
同时,为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及时解决科研、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人才的团队优势,她们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改进、技术创新活动,解决难题,在工作室内形成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良好氛围。工作室先后自主研制完成了铀自动滴定系统、铀丰度自动测量程序的开发、气相色谱仪测试系统、金属自动清洗装置、实验室信息化系统和自动液相萃取装置等自动化分析装置与数据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实验室测试设备的检测能力,减少了人员需求,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工作强度。特别是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实验室业务流程管理、设备管理、知识管理、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等实验室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达到了绿色环保的目的。
尽职守责,她们用敬业和诚信弘扬最美
产品的质量是打造企业信誉的重要方式,是企业的名片,而军、核产品的质量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国土安全、社会安定和生态文明,因此,把好产品质量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化学检测作为生产工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更好地指导产品生产和质量监督,做到防微杜渐,工作室从强化思想认识入手,建立了生产科研和检测工作一盘棋思想。她们始终牢记强军首责,不断提升责任意识,强化使命担当,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核无小事”的理念,攻坚克难,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好、做精。为了准确、及时报出检测结果,每天面对大量样品时,她们从不敢松懈,从每一个样品的制备、称量、溶解、仪器测试、数据计算、记录到报告编制这一系列繁琐的检测程序,她们都要做到严格到苛刻、精细到极致,哪怕出现再细微的差错,她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从头再来。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们没有太多陪伴和照顾家人的时间,但她们毫无怨言,也从不要求回报。她们就是用这种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把好每一个检测环节,确保了每一个检测结果的精准报出,为理化检测中心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生产检测任务提供了保障。作为质量的守护者,她们除学习专业检测业务知识外,还注重学习生产岗位的工艺知识,与岗位人员交流工作经验,使自己不仅具备质量检验能力,更能肩负质量指导和质量宣传的责任,从而以最优的工作质量、最佳的工作效果、最好的操作技能,当好“工艺的眼睛、质量的向导”。
锐意进取,她们用拼搏和汗水收获最美
无论是公司研制生产的航天测高仪屏蔽体,助力“神舟”、“嫦娥”飞上太空,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是通过核技术拓展,先后开发了钴调节棒、医疗堆燃料元件等多种民用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每一项科研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检测人的拼搏和汗水。多年来,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通过集团公司成果鉴定3项,起草核行业标准18项、国家军用标准12项,申报专利87项,获得受理专利41项,发布专利1项。与此同时,工作室利用现有技术优势,负责并参与起草了多项国家、军工、地方及核行业标准,研发了八氧化三铀等三种国家标准物质,为中核北方公司工艺流程的过程控制、生产、科研及环境的监控提供了有力依据和保障。工作室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发布技术人员的专业论文,推广技术人员的技术成果,近3年,提交中国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4篇,提交中国能力验证论坛论文3篇、质谱学会论文2篇、第十四届核靶协会论文1篇。
王梅指导青年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
巾帼建功展风姿,爱岗敬业谱新篇。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在平凡岗位上,用坚强、自信、认真、执着、热爱、坚守的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演绎着当代女职工的最美风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她们将继续昂扬斗志,砥砺前行,努力向更高的目标奋进,为军、核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文/张妍赟 图/解娟 部分由王梅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