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印发以来,在自治区总工会指导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呼和浩特市总工会主动扛起“牵头抓总”政治责任,系统谋划、靶向发力,推动产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机制创新与法制保障,构建产改工作新格局
健全体制机制是产改行稳致远的保障。为此,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积极协调市委编办支持,于今年9月成立全区首个盟市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部”,批复领导职数1正1副,配备专职力量,实现产改工作从“业务协调”到“归口管理”、“阶段性推动”到“常态化运行”的转变。新的产改工作部成立即牵头举办“呼包鄂乌工会区域合作交流活动”,四地就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高技能人才共育共认、劳动和技能竞赛联合开展达成合作,打开跨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工人日报》《内蒙古日报》“要闻”版、市委《每日要情摘报》头条刊报。从源头上提供支撑,2025年将“产改要求”写入《呼和浩特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办法(修正草案)》,形成“机制创新、法制保障”两位一体格局。
二、聚焦思想引领与素质提升,筑牢产业工人成才之基
思想引领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职工,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组建劳模、工匠宣讲团深入车间班组宣讲,弘扬“三个精神”,今年上半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4场,覆盖7000余人次;依托融媒体平台宣传劳模事迹,播出《劳动者风采》8期,营造崇尚劳动的氛围。同时,拓宽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提高其在市党代会、工代会中的代表比例。素质提升方面,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紧扣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实施“技能呼和浩特行动”。建强培训载体,协调财政投入3.6亿元设立就业补助资金,建成6个工匠学院、11个产业工人技能实训基地,依托这些平台开展补贴性培训,今年已累计培训2.3万人次;建优创新平台,创建280家市级以上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现代乳业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吸纳呼包鄂乌及全区乳业全产业链企业参与,助力“世界乳业之都”建设。同时,打造竞赛品牌,2024年“四跨”全科目火力发电行业技能竞赛入选全国工会创新案例,2025年承办了乳业、无人机等8个工种的自治区级职业技能比赛;全年开展各级劳动和技能竞赛845场,覆盖职工16.9万余人次,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干”的良性机制。此外,新培育24家区、市两级产改试点,选树98名全国及自治区级劳动模范,组建百名劳模工匠服务团深入企业一线解决技术难题230个,为2825名技术工人开展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精准破解生产技术瓶颈,持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内生动力。
三、着力权益维护与服务优化,提升产业工人幸福感和安全感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始终以维护权益、提升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产业工人。在权益维护上,深化维权机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协商机制,推动集体协商提质增效,目前新签续签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739家、职工10.46万人,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覆盖企业2492家、职工8.49万人。创新构建“法院+工会”“检察院+工会”“人社+工会”“工会+信访”多元维权体系,推行“欠薪工会代办制”,相关案例登上《工人日报》头版,市总工会获评“全国第一届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依托51个劳动关系监测点、4457家基层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前置化解争议,各诉裁调工作室累计调解劳资纠纷近5062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达5126.15万元。在服务保障与阵地建设上,持续推进技术工人及示范性职工疗休养活动常态化,为产业工人提供身心调适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工会已累计组织职工疗休养活动45批次,服务职工达1710人。全力打造产业工人身边的服务阵地,当前全市已建成工会驿站488家,其中全国工会最美驿站22家、全区工会最美驿站19家,24小时无人值守工会驿站36家。以AI数字主播“青小工”、职工读书会为载体,深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广“北疆工惠”APP。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工会服务窗口,实现产业工人服务“网上办、一线办”,让职工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
四、强化试点示范与政策激励,激发改革创新内生动力
试点示范上,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坚持“点面结合、分层覆盖”,今年新培育10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产改试点。指导试点单位结合实际,在思想引领、技能培训等方面差异化探索,形成特色实践。通过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及“青城工匠”专栏等,推广可复制经验,推动产改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结果”。政策激励方面,出台《关于做好“青城工匠”培育工作的通知》,聚焦高技能人才引进与本土工匠培育,新增高技能人才6664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496人。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激励机制,96家认定机构开展评价2.04万人次,1.45万人获证。发布《呼包鄂经济圈薪酬分析报告》,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制度,突出技能价值激励,畅通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让产业工人“有奔头、有前途”。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盟市的先进经验,聚焦重点、持续攻坚,推动产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以区域协作为新支点,深化呼包鄂乌工会合作成果,在技能竞赛共办、培训资源共享、人才互认等方面探索实质性合作,提升区域产改工作整体水平。二是以扩面提质为关键,推动改革向更多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新兴产业延伸,提升改革的广度与深度。三是以素质提升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四是以激励保障为驱动,推动企业深化技能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不断优化服务供给,让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力量!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