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入侵东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危机。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动员人民、组织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各族儿女共赴国难、并肩御侮,实现了全民族大抗战、全民族大觉醒。
新疆地处祖国西陲,虽然在抗战时期未与日军直接交战,但新疆各族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抗战,还积极动员抗战献金,修筑中苏国际公路,先后为国家捐献154架“新疆号”战机,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各族民众捐献的“新疆号”战机。(资料图)
(一)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领导新疆抗日救亡运动
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新疆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1937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余部在李先念的率领下抵达星星峡。在中共驻新疆代表陈云和滕代远接应下,西路军左支队于1937年5月7日抵达迪化(乌鲁木齐),整编为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
1937年10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在迪化成立,不公开挂牌,对外称“南梁第三招待所”。陈云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滕代远担任办事处主任。党中央经过仔细研究后,决定抽调50余名得力干部,从延安奔赴新疆。
自此,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推动下,中国共产党人以建设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抓手,通过改组抗日群众组织、构建抗日宣传话语体系、开展抗日教育活动等多种路径,创造性地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实践相结合,发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图片来源:天山网)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直接领导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简称“反帝会”)发展成为新疆和平解放前规模最大、会员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官办”群众性政治组织。
反帝会创办初衷是反对帝国主义,强调保持新疆永久为中国领土;会员不分男女、民族,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只要共同反帝,均可申请入会。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发动抗日募捐、支援抗日前线,成为反帝会的首要任务之一。
▲《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章程》部分。(图片来源:新疆档案信息网)
1937年12月,反帝会在全疆范围内发动了“一·二八”抗日募捐运动,号召新疆各族人民“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粮出粮”。
从阿勒泰到和田,从哈密到伊犁,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各族群众积极响应抗战号召,捐款捐物支援前线。
(二)154架“新疆号”战斗机奔赴抗日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凭借其空中优势,对我国东南沿海及各大城市进行了疯狂轰炸,使我国遭受严重的损失,针对于此,新疆民众抗日救国后援总会(简称“后援会”)展开了捐献飞机援助前线抗战的活动。
1938年,中共党员黄火青调入反帝会任秘书长后,反帝会把抗日募集捐献作为经常性活动。1938年12月,民众联合会、各族文化促进会组成献金运动委员会,发起了全疆性的3天献金运动。
1938年8月,新疆用募集的24.1亿两新疆币(折合大洋60余万元)购买10架战斗机献给国家,命名为“新疆号”。
这些飞机随后飞赴武汉,参加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给日军以猛烈打击。
▲新疆各族民众捐献的“新疆号”战机。(资料图)
新疆一次捐献10架战斗机,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褒扬。《新华日报》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新疆十四族同胞忧愁国难严重,自动踊跃输捐,购机10架呈献国家……仪式庄严热烈,空前未有。”
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空军损失严重。1943年9月,新疆再次积极响应全国“一县一机”捐献运动,并借助报纸、文艺活动、漫画、壁报、宣讲等方式,呼吁各族民众积极捐款献机。
▲抗战时期,漫画家鲁少飞创作,刊登在《新疆日报》上的一幅幅小漫画。黄鹂供图
▲《新疆日报》动员民众献机救国。(资料图)
“新疆虽僻处边疆,抗日救国为吾人之素志,枕戈待旦,誓与国人共同奋斗”的爱国抗日坚定决心,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熊熊燃烧。
在全疆各族民众的努力下,截至1944年底,全疆又捐献飞机144架,远超原定目标。当时新疆人口仅400万,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条件下,竟一共捐献出154架战机,按人均计算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抗战捐献奇迹。
这些翱翔蓝天的战鹰,大多以捐献地命名,如“新疆吐鲁番号”“新疆昌吉号”“新疆库车号”“新疆塔城号”“新疆伊宁号”等。
每一架冠以“新疆”之命的战机,都承载着全疆儿女捍卫中华的坚定信念,彰显了新疆各族民众的家国情怀,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它们呼啸长空,给日寇以迎头痛击。
这份血浓于水的民族大义,必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三)新疆各族民众全力支援抗战
从1936年到1944年抗战胜利前夕,新疆各族民众抗日募捐运动中涌现出无数感人至深的爱国壮举。
库尔勒维吾尔族妇女然比汗捐票银75万两,又为学校捐助补修费25万两,共计100万两;一位年逾古稀的维吾尔族老妇人听闻日寇暴行,眼含热泪,悲愤交加,当场摘下身上佩戴的金耳环送上献金台。
和田县一位农民因无力捐助钱物,毅然将18岁儿子送往前线;和静县大喇嘛慷慨解囊,捐助白银3000两;温宿县维吾尔族妇女阿提克汗献出丈夫生前留下的27个金元宝;达瓦孜表演艺术家司迪克·阿西木将演出5年的所有收入全部捐献。
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一位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捐献五十两重金元宝一颗;乌鲁木齐哈萨克族群众捐献黄金300两;《新疆日报》社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各族员工58人共捐款205700两……各族群众捐款捐物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感人肺腑。
▲哈萨克族孀妇嘉义克献元宝嘉奖令。(图片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
除了献金、献机运动,全疆各民族同胞更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投身抗日救亡洪流。大家编排抗日歌剧、创作抗日歌曲、创办抗日刊物,还积极投身募集寒衣、鞋袜劳军,修筑中苏国际公路等爱国行动。
于阗县一位维吾尔族青年在参加募捐活动时激动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不能因为地方远,就不负起救国的责任哪!……要募款捐助政府,救了国家才能过太平日子啊!”这番话语道出了新疆各族儿女共同的心声。
在民族存亡之际,新疆各族民众充分展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据统计,仅从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新疆各族民众共捐款合计322万余元(法币)。抗日战争期间,新疆前后共捐献飞机154架。他们日夜奋战,修筑的中苏国际公路成为运送苏联援华物资的生命线,极大地支援了抗战。
▲苏联援华物资经过果子沟。(资料图)
▲新疆各族群众驮运援华物资。(资料图)
这场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生动实践。新疆各族儿女用热血和忠诚谱写的抗战史诗,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凝聚力和领导力,更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作者简介:马明辉,西北民族大学)
来源:道中华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