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女,汉族,1986年3月出生,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人,大学学历,管理学学士,2011年2月参加工作,201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巴尔虎右旗呼伦镇政府副镇长、新巴尔虎右旗委组织部副部长、旗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等职务,2023年3月任旗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培根铸魂,扎根在民族团结之花盛开的热土
王静同志于2010年大学毕业后,就考录到新巴尔虎右旗就业。自此,便与新巴尔虎右旗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汉族干部在边境民族地区工作生活的12年里,不仅收获了事业、家庭、友情,更加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依托。当别人问她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扎根时,她回答“慕名而来、心向往之,之所以选择新巴尔虎右旗并深深扎根在这里,是因为新巴尔虎右旗的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这里有古老神奇的克鲁伦河,这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如婉转悠扬的蒙古族长调、热情奔放的蒙古族舞蹈。尤其是近年来,新巴尔虎右旗聚焦聚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团结奋进、砥砺作为,推动全旗经济社会转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正是这风光旖旎、政通人和的一片沃土吸引了众多干部人才在这里生活就业,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
爱岗敬业,时刻把民族团结熔铸于工作生活中
在新巴尔虎右旗工作生活的12年间,她嫁进了蒙古族家庭,并养育了一双儿女,她感受到各民族间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各不相同,也认识到加强地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做好全旗各项工作的基础,也是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毕业初出茅庐的她,深感基层工作经验不足,阅历浅,必须加紧“充电”,从未踏上巴尔虎草原的汉族干部,她也如当年天津知青一样要闯三关,第一关便是语言关。起初她也面对过语言不通带来的不便和阻碍,也闹出了不少笑话,但领导的信任支持、同事间的热心帮助和牧民群众的理解关怀,丝毫没有让她因语言而退缩,作为一名在边境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女干部,语言不通也丝毫未影响她与各族干部职工和群众的感情交流,她深知语言不是问题,只要以谦和有礼、关怀亲切的态度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一定会受到尊重和爱戴。即便是下乡入户走访,还是解决群众信访问题对她来说也不成问题。最为让她感觉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呼伦镇担任副镇长期间,历经3个月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业、群众沟通协调,协助解决了一起涉及嘎查牧民草场补偿纠纷的信访问题,在企业和群众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通过频繁的下乡入户与牧民群众的沟通交流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家人的言传身教也使得她的蒙古语有了很大的长进。
在旗委组织部工作期间,她作为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面向全旗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动员,在全旗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活动,以结对包联党组织为基础,梳理结亲名单340户,引导调度各部门有序推进结亲工作,累计开展志愿帮扶295次,帮扶解决问题262件,积极营造了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到旗委办公室工作以来,王静同志能够把握好工作基调,因分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她注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工作始终,高站位起草领导讲话,起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工作相关文件材料。高标准、严要求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文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做好以旗委名义出台的民族团结进步相关规范性文件备案工作以及“下备一级”工作。此外,她还注重做好旗委本部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先后在本部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知识竞赛、民族团结主题党日活动5次,与结对包联苏木镇、嘎查社区开展民族政策宣传宣讲2次,引导各族干部职工凝聚“一条主线”、“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民族团结进步共识。在这片盛开民族团结之花的热土上,她真切的感受到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刻含义,也正是基于民族地区极大的包容性,让像她一样的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汉族干部在这里得到了认可和认同,给予了岗位与信任,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砥砺奋进,作践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示范代表
王静同志所从事的办公室工作、组织工作都要求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为了能够胜任工作,她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秘书工作》、《党建文汇》、《实践》和《党建研究》等书籍从不离手,也是她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民族地区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稍存在欠缺,公文写作是构建高效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办公室同事共同学习研读上级政策文件、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组织文稿写作评比,经过多年的锻炼与磨砺,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在组织部工作期间,共起草重要文件290余份,撰写信息简报150余期,其中17篇信息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疆先锋网采用发表,撰写汇报讲话60余篇,形成质量较高的调研材料18篇。
组织工作是政治性、原则性极强的工作,为把工作做到得心应手,她把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与精力用在工作上。从傍晚下班后科室的灯火通明中,看到了什么是敬业;从认真修改的每一个字句和标点中,学会什么叫严谨;从兢兢业业的工作模式中,感受到什么叫坚韧。无论是日常通知、工作报表、信息文稿,还是重大会议讲话、工作报告、典型材料,她在撰写审核时,都能不厌其烦细心把关、耐心修改,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再细都不为过的精细强迫症是她的职业病也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好习惯,也正是这种讲究到底,眼里容不得半点将就的工作态度,才能保质保量、有条不紊地完成好领导交办的工作,也培养炼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韧劲。她的严谨担当,体现在将照顾家庭放在事业之后,不辜负组织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忘我工作,体现在家庭中细腻柔和的一面,工作中无惧无畏敢抓敢管敢干,体现在不拈轻怕重,对岗位不挑肥拣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体现在对职责范围内的事,全力以赴,毫不懈怠,体现在遇到矛盾和困难时,迎难而上毫不退缩,体现在出现问题和失误时勇于担责,毫不推诿。在从事基层组织工作期间,也正值推行国家统编教材之际,为扎实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她广泛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延伸党组织为民服务“触角”,动员183名“北疆红色堡垒户”面向4300余名牧区群众开展政策宣讲活动,用群众语言将统编教材改革的背景、意义阐释到位、解释到位,从心底里消除群众的担忧与顾虑。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入牧户进学校讲政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等方式,积极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强化思想认同,稳步助推统编教材推行。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她在9月1日开学期间,组织开展学校党组织在秋季开学推行国家统编教材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的专题调研,并与学校建立联系,详细对未及时报到入学学生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建立重点台账,组织调动各苏木镇、嘎查和包联单位干部“一对一”对学生进行走访访谈,确保返校率达到100%。
多年来,王静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做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示范、做密切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的示范、做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示范、做推进全旗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示范、做维护边境和谐稳定的示范。她以独立思考的能力、务实担当的作风和高效的执行力,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不仅工作过程可圈可点、不打折扣,工作结果也尽如人意、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刘旭亮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