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建设,立民族团结主心骨
党的领导是加强社区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社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一是健全组织体系。构建“社区、网格、楼栋小组”的治理架构,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向基层治理末梢拓展。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以点带面带动辖区内在职党员,形成社会治理层层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二是构建社区党组织。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内共建单位及各领域党组织,推动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推进辖区各类党组织融合,为基层社会治理凝聚“合力”。三是完善学习机制。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利用线上+线下模式,王魏颖作为社区书记将带头学,确保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全覆盖。王魏颖把民族理论政策作为专题党课的第一课和必修课;结合身边事例与自身工作经历,带头讲好身边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切实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转化为践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切实把民族政策扎根到每个人的心底。
优化民生小事,做民族团结暖心事
在云杉社区,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位汉族老人和蒙古族邻居之间。张大爷是社区里的老住户,他的邻居是一户蒙古族家庭。两家人因为生活习惯和文化的差异,起初相处得并不融洽。王魏颖在了解到两家的矛盾后,决定从增进双方了解和信任入手。组织了一场“邻里美食节”活动,邀请两家人共同参加,在活动中,张大爷品尝了邻居家制作的蒙古族美食,而蒙古族邻居也尝到了张大爷的汉族佳肴。因为都喜欢制作美食,分享厨艺为了他们之间的桥梁。此外,王魏颖还鼓励两家人共同参与社区的文化活动,在一次民族舞蹈表演中,张大爷在邻居的指导下,学会了简单的蒙古族舞蹈动作,而蒙古族邻居也在张大爷的帮助下,加入到了社区广场舞队伍。这些活动不仅让两家人增进了了解,也让他们找到了共同的兴趣爱好,逐渐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
积极协调社区资源,为有特殊困难的居民提供帮助。当张大爷因为生病住院时,蒙古族邻居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为他送饭、陪他聊天。这种关爱与帮助,让张大爷深感温暖。这些感人细节的背后,是社区工作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增强文化认同,画民族团结同心圆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社区携手老年大学、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打造了“夕阳红”老年合唱团,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传统文化学习、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80余次,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云杉社区党委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端午、中秋等节点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在各类民俗体验中让各族群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成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书画室,邀请剪纸、书法、山水画、非遗传承人组织举办培训班等。还以“七一”、“八一”、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歌颂伟大祖国、讴歌改革开放成就主题活动。在社区公园里设置了伟大建党精神等多个宣传栏、LED屏幕,让各族群众在散步过程中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王魏颖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