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栏回看 > 大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内蒙古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解读之六:创新产业工人发展机制,打通成长成才绿色通道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

  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创新产业工人发展机制。这是从产业工人成长的现实需求出发,适应自治区科学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的改革举措,为产业工人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更好地成长成才成就搭建了平台,铺平了道路。

  产业工人是一个社会地位较高、受人尊重的职业群体。但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产业工人的境况并不尽如人意,其社会认同感不够高,一些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也不够强。导致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众多,但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单一,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缘由。主要表现在:一是晋升难。按照现有职业技能标准划分,产业工人晋升主要是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五级等级体系,由于要求产业工人必须具有较长的工作年限才能晋级,且晋升条件比较苛刻,因此通过提升技术获得晋升的机会有限。二是跨界难。现实中不少企业技术技能认定与职位晋升不挂钩,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尚未从制度上打破,产业工人向上晋升空间小,工人即使技能水平再高,也很难跻身管理层或者技术人员行列,出现所谓“天花板”现象。三是流动难。产业工人在跨地区跨行业正常流动时,仍然面临户籍、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障碍,合理流动受限制,既降低了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也强化了结构性就业难。四是出彩难。产业工人与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相比,获取和占有资源有限,缺少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也缺少展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人生出彩的机会相对偏少。

  这些因素阻滞了产业工人的成长通道,影响了产业工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也影响了社会生产力中这部分最积极最活跃要素的有效发挥,形成了产业工人个体与社会双重资源浪费。《实施方案》从创新产业工人发展机制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力求为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是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改革企业人事管理和工人劳动管理相区分的双轨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务有效衔接。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搭建产业工人职业成长平台。推荐优秀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家技能竞赛活动和命名表彰。鼓励企业、行业组织结合实际建立从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到首席技师、技术能手、技能带头人等梯次培养体系,拓展技术工人晋升通道。

  二是畅通产业工人流动渠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促进产业工人合理流动,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向社会购买就业创业服务范围,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增加服务供给数量。

  三是创新技能激励机制。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重点提高包括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内的产业工人政治、经济、社会待遇,建立健全产业工人培养、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加大对“高精尖缺”高技能人才的服务保障,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实现工资晋级、职务提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与技能技术素质提升有机衔接。研究制定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完善多劳多得、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政策,对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分别按照全日制高职(大专)或本科毕业生享受相应待遇和相关就业补贴政策。推荐高技能人才参评国家有关人才奖项和自治区“草原英才”。多渠道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国际大型工业展、国际发明展等海外交流活动,鼓励企业定期组织高技能人才休假疗养和参观学习。

  四是改进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地方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区内竞赛和全国竞赛赛项有机衔接的劳动技能竞赛机制。围绕自治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效能评估及激励机制。

  五是加大创新创效扶持力度。深化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更多企业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专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实训平台,探索创建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鼓励职工创新成果申报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形成以政府表彰为导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工人创新成果表彰奖励机制。鼓励企业创办、领办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引导职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对于解决重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技术创新成果获得自治区级以上奖励、“师带徒”业绩突出的,取消学历、年限等限制,破格晋升技术等级。

  此外,《实施方案》还提出,要组织产业工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产业工人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我区产业工人与蒙古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产业工人的技能交流与合作,在与国外产业工人互学互鉴、友好交流中增强本领、提升技能。(文/任丽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