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更多封面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题专栏回看 > 喜迎中国工会十八大——工会代表专访专栏

喜迎中国工会十八大——工会代表专访

发布时间:2023-09-26 来源:
  喜迎中国工会十八大工会代表专访

  炉前30载,用劳动创造光荣与梦想

  ——记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包钢(集团)公司高炉炉前工首席技师孔德礼

  孔德礼,男,汉族,1973年9月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包钢股份炼铁厂3号高炉、6号高炉、4号高炉从事炉前工作,目前担任包钢炼铁厂生产部技师,2015年获评包头市劳动模范,2018年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020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国务院特贴,202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包头工匠、北疆工匠。从事炉前工作30多年来,孔德礼攻难关、传技能、带队伍、抓落实,根据高炉不同时期炉前工作特点及各种工况、原燃料条件,积极钻研技术,进行创新,获得4项国家专利授权,发表论文3篇。
  与高炉结缘时,孔德礼只有19岁,在3号高炉干炉前工。高炉冶炼是连续且复杂的过程,想要保证高炉稳定运行,炼出一炉好铁,就要做到炉料均匀下降、炉温稳定充沛、高产低耗。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能做什么?”从那时候起,孔德礼就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终于,他坚定了决心:“我要做最好的产业工人。”
  高炉更换风口大套是一项辛苦细致的活儿,很多时候,风口喷出的煤气火焰超过2米高。高温炙烤下,炉前工要快速拽下损坏的风口,并回装风口及风管。这一操作过程不但要快,还要上得正、上得严,单单不怕苦累还不够,更需要胆大心细、齐心协力。在3号高炉工作期间,孔德礼和工友们共同努力,成功完成了每一次更换风口大套的艰巨任务,使高炉各项指标遥遥领先。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守护高炉的过程,更是与高炉对话交流的过程。6号高炉投产时,孔德礼临危受命,成为这座新高炉的炉前大班长。高炉除尘设备由电除尘器改造为布袋除尘器后,设备稳定性差。孔德礼制定一系列操作制度,改进设备点巡检及数据采集、整理、记录工作。按照他总结的操作方法,使6号高炉除尘器实现稳定运转,不但满足了环保达标要求,还节约布袋及更换费用400余万元,有效降低了铁前成本。
  2009年8月,6号高炉铁口运行状况突然出现异常——不易开口,深度变化,打炮困难……孔德礼根据经验分析,判断是炮泥配方改变造成的。很快,提供炮泥的合资企业派来日方专家。他们对孔德礼的说法拒不承认,一口咬定炮泥配方始终未改变,没有任何问题。“是高炉告诉我的,不会错!”孔德礼内心十分自信,因为这是统计3个月铁口参数得出的结论。“高炉从不对我们说谎!”当数据摆在日方专家面前时,日方专家承认,为了降低成本擅自改变了炮泥配方。当他们鞠躬认错时,孔德礼把腰杆挺得笔直。
  孔德礼的自信源于对高炉的充分了解。6号高炉投产初期,由于班组新组建,各班操作方法和标准不同,就曾经出现过铁口工作不稳定的情况。孔德礼召集班组长,共同商讨对策,逐步统一4个班组的操作标准,从打泥量、打泥速度着手,杜绝了冒泥现象,保持了合适的铁口深度,确保了高炉稳定顺行。“只要用心观察,高炉总会给我们答案。”在孔德礼看来,高炉是会说话的,铁花的颜色与亮度,铁流的流速,渣铁的流动性……都是它的话语,表达着不同含义。
  从事炉前工作30载,孔德礼始终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高炉长期稳定顺行为中心,根据包钢高炉各种工况、原燃料条件等,积极钻研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炉前操作管理技术进步。一代炉龄结束后,高炉必须停炉检修。在这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就是放残铁,而这一操作难度很大。精准测算残铁口位置,实施炉皮定点测温,合理架设残铁沟,拟定停炉和放残铁计划,制定降料面和放残铁应急预案……从2014年起,孔德礼先后参与指导包钢4座高炉数次停炉放残铁作业,每一次操作都安全顺利完成,残铁放净率不断提高直至接近10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他还编写了《炉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炉前出铁操作指导书》《砂口操作指导书》,使炉前操作有规可循,为高炉出铁过程管控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6号高炉创造了投产5141天、连续累计出铁2706.29万吨、单位容铁量10825吨每立方米的生产纪录,是包钢第一座长寿高炉,步入国内大型高炉长寿的先进行列;4号高炉,率先突破日产7000吨大关,年产生铁2397749.89吨,利用系数达 2.162 吨每立方米,燃料比540.07千克每吨铁,创历史最好水平。交出6号高炉的高分答卷后,孔德礼又啃下了另外一块“硬骨头”。他挂帅的4号高炉,创造了新的产量纪录,全年利用系数、燃料比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高炉炉前副组长;23岁,成为炉前组长,创下该岗位最短工龄纪录;30岁,担任炉前大班长……孔德礼的成长快得惊人。孔德礼创建的工作室晋级“包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他本人成为包钢高炉炉前工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越来越多的“孔德礼经验”成为“包钢标准”。他编写《炉前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炉前出铁操作指导书》《砂口操作指导书》,为包钢高炉炉前工职业技能认定编写题库,执笔内蒙古自治区高炉炉前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文件、比赛细则、培训教材。现场中,他是手把手带徒弟的“师傅”;赛场上,他是授课、出题、阅卷的“老师”。这也是工友们喜欢称呼他“孔大师”的原因。
  自我成长的同时,孔德礼还致力于建设创新创造项目的“孵化池”和高技能人才的聚集洼地。2017年以来,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完成创新项目120项,创造效益500余万元;培养出多名骨干成员,两人走上炉前大班长岗位。2020年,在自治区级高炉炉前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孔德礼的徒弟更是包揽了前两名。他要为企业培养更多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高炉“尖兵”。
  今年,孔德礼当选为中国工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我能做什么?”30年后的今天,孔德礼还在不断对自己提问。这一次,他作为一线职工代表,要为基层职工表达心声,传递更多正能量。
 
  责任编辑:刘旭亮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