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平遥古城一游,既放松又大开眼界,还收获了不少知识,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一眼看到平遥古城的时候,带给我的感觉就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滚滚向前,而在这里停滞不前,就好像要让世人记住历史,不要忘怀过去。平遥古城犹如一本历史书,层层古砖就像是一页页的纸张一般,写满了历史的点点滴滴,也写满了人世沧桑……
远远看过去,平遥古城被那高耸的砖墙围起,青灰色的砖面诉说着久远的历史,一道石拱门迎送着来来往往、天南地北的游客,也是古城与外界联系的纽带。据导游讲,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传说,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并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登上古城墙后,可领略到古城墙风貌。高耸的城门楼、连绵的垛口映现在我的眼前,站到垛口处眺望远方,心情也变得空旷起来……一块块墩厚的城砖,垒积成了一座墩厚的古城,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守护着城内百姓的安宁。
此古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上面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这座坚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过抵御外敌的作用。如在清末,曾把抢劫商号,骚扰民宅的清军拒之于城门外,使平遥免遭其害。在抗战时期,城墙为挡住气焰嚣张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贡献。另外,在洪灾到来,可抵挡滔滔洪水,使城内居民安然无恙。
平遥古城,不仅以古老完好的城墙闻名于世,而且古寺庙、古市楼、古街道、古店铺、古民宅,荟集一城,构成壮观的古文物建筑群。闻名于世的平遥八景吸引着无数游客,这八景是:金井市楼、贺兰仙桥、凤凰栖台、河桥野望、源池泉涌、麓台叠翠、缨溪晚照、超山晓月。另有民间神话传说的古城八宝,也很有情趣,即:市楼金井内的金马驹、贺兰仙桥下的蛤蟆、清虚仙迹中的透灵碑、凤凰栖台下的金龟子、鹦鹉巷内的鹦鹉石、文庙大殿的杞木梁、木楔柱和九连钟。
大家是否知晓,古城之中,每一条街道都是相通的,每一条街都也似乎是相同的,极易走差。街道两旁是一家挨一家的小店、客栈,各有特色。小店里有仿古的饰品,已经带锈的簪子、半亮的铜碗、精致的怀表,客栈里有长长的弄堂和天井,弄堂里有两口大缸,依旧如古代时候的样子,缸里盛满雨水,缸底泛着青绿的苔藓。
我们住在古城内被称为“明清一条街”的一户于两侧厢房紧连着的一个单独列出来的小院,名为怡院,院落十分雅致,主房门前两棵犁树正值花期盛开的季节,芳香无比。矮矮的屋檐、四方的土炕,经过改装的铝合金窗户,只是小住一宿,已然有了世外桃源的感觉。这条街坐落在古城东西大街和南大街的交界处,向南走就是享有“明清一条街”之称的南大街。在不远处的路北有一座过街楼,因楼南有井,“水色如金”,故称金井市楼,创建年代无从考证,现存建筑是清代遗物。仰望楼顶上彩色琉璃瓦拼出的“寿”字非常醒目,从楼南还可看到楼顶另一面拼出的双“喜”字。二楼上还有平座,供游人们登临参观。市楼以其雄姿壮观、造型华丽,被誉为该县八景之一。它和城墙一样,已成为平遥古城的象征。清代诗人赵谦得登楼云:“纵目揽山秀于东南,提清流于西北,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
明清一条街基本保持了明清风格。街面不宽,但路旁店铺林立,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的屋子,人们可以想象当年的平遥城是多么繁华,铺面林立,结构井然有序,与平遥商人精明强干的美誉交相辉映。
缓慢地行走在平遥古城的大街小巷上,踩着一块块青石砖,看着两旁古色古香的商铺,感受着昔日的繁华,耳旁好像传来了阵阵叫卖吆喝声……夕阳西下,红色的彩霞耀红了那一条条石板路,行走在落日余晖下,那条路变的好似永无尽头一般。傍晚时分,漫步在狭长的街道上,悠闲地欣赏着,伴着微弱的街灯,吃上一碗当地的小吃,抹尽嘴边的油渍,回味着余留的香味,很是快乐。山西有名的是面食,足有上百种吃法,做法不一,味道也不同,各有特色。此外,平遥牛肉也是全国名产之一,一刀拉开,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品尝一口,鲜嫩的肉丝绵软,既没有半点牛腥味,也没有丝毫油腻气,只有满口令人回味无穷的浓香。平遥还有许多花样繁多的小吃,“碗脱子”就因受过慈禧褒奖而享有盛誊。
古城内的大街上,坐落着一座座古民居、古院落,也坐落着很多历史遗址,其中当属日升昌票号最为著名。站在票号的门口,看着那块充满岁月痕迹的“日升昌记”牌匾,真的很难想象,此处曾经是中国最早的一家金融机构,正是在它的带领下,晋商开始步入了辉煌时代,从而达到鼎盛,做到了商业巅峰。进入票号后,古朴的小院,简单的陈设,感觉与很平常的院落毫无区别,但是当你了解了它们所包含的底蕴以及文化后,就会发现它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晋商的聪明才智。了解越深,越是惊叹,晋商文化的璀璨,真的会令人深陷其中而不醒。“日升昌记”票号馆面宽足有五间大屋那么大,它有着“天下第一号”美称的“日昇昌票号”的铺面,这里现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完全可以想象当年人来车往、熙熙攘攘的场面。所谓票号就是以前的钱庄、银号,在我国银号没有出现以前,票号几乎控制着全国的金融业。票号是随着明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主要经营汇兑、存款、放款、代官府解粮钱、收捐税等的金融机构。大家知道,清朝时交通不方便,驴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商人们来回押运金银既麻烦又不安全。道光4年即1824年,原平遥“西裕成”颜料庄经理雷履泰就把颜料行改组成经营汇兑业务的商行,取“如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定名为“日昇昌”,从此揭开了我国金融史上崭新的一页。
“日昇昌”票号为安全起见,多层设防进行防御。设有前院、过厅、接客场所和后院。“日昇昌”资金雄厚,信誉卓著,其他票号都难与匹敌竞争,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清末,雷履泰死后,日昇昌的竞争力日渐衰退,票号霸主地位随之失去,继而销声匿迹了。
平遥古城,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历代人才辈出。远的有春秋时代叱咤风云的晋文公重耳,品格高尚宁死不受禄的介子推;战国时代大思想家荀况,老将廉颇;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唐代女皇武则天,名相狄仁杰,大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明清时代文学家罗贯中、大学者傅山。近代的有著名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名人孙康,还有著名的画家李琦,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也出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所以说,平遥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华灯初上,街上已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游客似乎比昼间还多,当地的姑娘穿着粉红的绣花鞋、长长的群摆,伴着街灯,优雅中透着无限婉丽,引得路人一串串欣赏的目光。天气虽然过了5月,入夜之后还是有些许凉意,夜深人静时,蹑手蹑脚地回到了我非常喜欢的仿古客栈里边,躺倒在土炕上,望着窗外愈来愈暗的街灯,回忆着一天的旅程,感悟着平遥古城的韵味,带着淡淡的满足,梦回千年,思绪却开始回溯到过往,想象着曾经的人、曾经的事,沉醉其中而忘我,一幕幕活生生的画面展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次日清晨,街上已经没有昨夜那般熙攘,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却如同隔世,一片宁静与安祥。
平遥,山西的一个小县城,离我们既远又近的古城,是繁华都市之外的一片宁静之所。朋友们,闲暇之余,或户外或自驾或跟旅行社,何不携带家人和朋友前往古城平遥,吃住在此城,敞开心扉,向这悠悠古城释放你所有的情怀,或许亲情会更浓、友情会更久、爱情会更深。(李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