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职工天地 > 归档—文苑漫步

难忘的兰州拉面

发布时间:2020-08-28 来源:

  随着新冠疫情的平稳,省外游的放开。近日,跟随户外火车双卧游去了趟青海,途径作为乘坐火车中转站兰州,自然也吃了享誉全国的兰州拉面。

  地球人都知道,兰州拉面美名扬,全国各地乃至异国他乡都开有兰州拉面馆大人小孩老幼皆知,这话不假。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外地人把兰州和牛肉拉面连在一起。只要一提到兰州,就会想到牛肉拉面;只要说起牛肉拉面,就会引出兰州的话题,兰州与牛肉面之间似乎可以画上等号。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兰州古称金城,金是兰州的第一元素。地处西北,交通四通八达,地势极具险要,自建城2000多年来一直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位于陇中皋兰山北麓,黄河流经市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要冲。兰州有许多著名的景观。其中当地人和外来游客必去的地方就是五泉山了,因山有“甘露泉”,“蒙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而得名。传说,霍去病西征,因口渴找不到水喝,便用马鞭打出五个泉眼。春天,山上春花烂漫,正是人们踏青的去处;夏天,树木郁郁葱葱,在树荫下乘凉的人特别多;秋天,树叶像蝴蝶一样从树上飘下来,给大地母亲穿上了一层外衣,人们相约登高望远;冬天,白雪皑皑,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欢乐的笑声在群山间回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一带一路”的延伸,加之旅游业的兴起,全国各地乃至外国游客都涌向兰州,或观光或过路或歇脚。的确,到了兰州,当你踏上这块依山傍水的西部省会城市时,闯入你眼帘的常常是那一条条蓝底红字的饭馆条幅,上面写着“清汤牛肉面”几个或红色或绿色大字,刺激你味觉的也是那满城大街小巷中飘溢着的拉面特有的清香。抵挡不住那独特清香滋味吸引的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到品尝牛大碗的队伍中去,也端起那大瓷碗吸溜吸溜地连吃带喝,并且赞不绝口。记得,曾经在照片上看过这样一幕,在隆冬的清晨,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身份者,人人都端着大瓷碗一溜儿蹲在饭馆门口、马路牙子上、大树旁吃牛大碗的风景,在外地人眼中着实很抢眼很实在,可见其魅力之大。今天,清汤牛肉面因为味美可口,经济实惠,不仅在兰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国各省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了兰州牛肉面馆,兰州不愧为是世界牛肉面之乡。

  据说发明清汤牛肉面、为兰州摘取金字招牌、为平民百姓创造美味美食的是兰州的回族人马保子。马保子自幼家境贫寒,无钱上学,很小就走上了谋生之路。他在家里加工制作出一种叫热锅子牛肉面的面食,然后沿街叫卖。辛辛苦苦几年下来,他终于租下一间低矮的小铺面,结束了沿街叫卖的生涯,开始了固定的小本经营。起初,他清晨卖清汤牛肉面,下午则煮些牛肝羊肝摆在门口卖,将煮过牛肝羊肝的汤兑入牛肉汤里,从而勾兑出了清香美味的牛肉汤。他独具匠心,经营有道,每逢顾客进门,先呈上一小碗香喷喷的牛肉汤,上面漂着翠绿的香菜和黄灿灿的芝麻油,令人顿觉胃口大开。他的生意越来越旺,很多人纷纷前来拜师取经。马保子死后,其子马杰三接替经营,除了按父亲原有的方法精心烹制外,他还特别在牛肉汤的“清”字上做文章下功夫,用现在的时髦话说就是大胆创新,使牛肉面的制作更加精细讲究。用他的话说就是:“汤要清而亮,肉要烂而香,面要细而长。”现在流行的说法是:“一清(汤),二白(面),三红(辣椒),四绿(香菜),五黄(萝卜) ”五大特点兰州牛肉面按面条宽度分好几种:有大宽、宽的、韭叶子、二柱子、二细、细的、毛细”等种类,就让每个人有了根据自己喜好充分选择的余地,因而兰州牛肉面馆从早到晚都是顾客盈门,熙熙攘攘的喧闹中,回荡着小堂馆“大宽”、 二柱子”、“二细”、“韭叶”、“毛细”的吆喝声中。韭叶子就是面像韭菜叶子那么宽,大宽犹如两指宽的裤带,二柱子犹如女孩小拇指粗细,毛细就是细如牛毛。

  正宗面店,你走进去,他会先端给你一碗清汤,正宗兰州牛肉面的汤是清的。你可知,兰州清汤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和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被当地人誉为兰州的麦当劳。现在一些店里没有继承这个程序了,你要是懂行,进店可以跟老板要碗牛肉汤。正是这些考究的作料和独特的做法,才使兰州牛肉拉面香飘万里,声名远扬。

  说罢兰州的牛肉拉面,不得不提一提仍由回族同胞经营加工的各种兰州风味小吃。兰州是个移民城市,回民很多,有不少地道的回民小吃,比如灰豆子、甜醅子。灰豆子是用红豆煮出来的类似粥的小吃,夏天可以做成冰的,放上点糖,非常爽口。甜醅子大麦蒸熟了,再像醪糟一样发酵后作出来的,也非常好吃。那由燕麦经过曲子发酵而成的甜醇子,醇香美味,酒味很浓,有时吃多了真能醉人,你只需尝一小碗即可。而由豌豆煮出来的灰豆子汤,消暑泄火,是夏季兰州夜市中颇受男女老少欢迎的小吃。那柔筋筋、滑滑溜的高担酿皮,堪称兰州一绝,令人百吃不厌。被称为“烂而香”的羊杂碎,是冬季兰州的又一风味小吃,喷香可口,具有御寒和强身健体之功效。还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水晶包子、炒面片、打卤面、凉面、晶糕、牛舌饼、粘糕、粽子、糖油糕等等,都是兰州人拿手的传统风味小吃。此外,由于兰州与新疆是地理上的近邻,天山脚下的维吾尔族烤羊肉、烤包子、烤馕、羊肉抓饭、大盘鸡等,现在也悄然流行在兰州的大街小巷,出现了一些专门经营新疆风味的“新疆美食村”,吸引着本地人及外来食客一饱口福。

  还有热冬果,挑担走街的人一头挑着柴火,一头挑着个果篮,泥做的火炉上面架个热汤锅,锅里是西北出土的冬果梨,有整个的,有一分为二的,加了冰糖。兰州的冬天特别冷,天已经黑了,外面传来沿街叫卖的声音“热冬果------”!一听这声音,人们拿着碗就跑出去,买上到两个,人们嘴里还喊着,“给点汤、给点汤”,老板就用勺子给舀勺汤,热乎乎的,香的不行,那个酸甜的味道,真是好吃。

  还有凉皮子。我吃过很多西北凉皮,真的都没有兰州的好吃。兰州有种凉皮叫“高担凉皮”,比一般凉皮厚很多,吃起来更到,香极了。还有羊羔肉,把粉条、菜和肉一起爆炒,很好吃。人们说吃个“羔肉”,就是指吃羊羔肉,吃个牛大碗就是指吃牛肉面。每次兰州,都要去吃个牛大碗,离开的时候,再去吃个羊羔肉。

  吃过兰州美食,在夏日黄昏的黄河岸边漫步,耳畔常常会传来一阵阵曾经在黄河浪尖上摔打、如今悠闲自在的回族筏子客们漫出的声声花儿……

  远看个黄河一条线,哎哟哟,

  近看个黄河是海沿,哎哟哟。

  远看个尕妹是黄金莲,哎哟哟,

  近看个尕妹是牡啊丹。

  ……

  黄河……母亲,母亲……黄河!站在“黄河母亲”雕像前,凝视着神态慈祥、端庄美丽的母亲和在她臂中撒欢的顽皮孩子,我突发联想,千百年来躺在黄河母亲宽厚臂弯里、而今充满朝气和灵性的兰州,不就是她最优秀的儿女吗?

  黄河母亲养育了兰州,清真美食养育了兰州人民,而兰州牛肉拉面的清香陶醉了五湖四海的宾客。

  李玉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