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喜迎工会十二大 感恩奋进新征程

充分激发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建功立业

发布时间:2024-08-26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经济部

  自治区工会十一大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组织广大职工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全社会唱响劳动者之歌。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调度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产改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协同配合,围绕中心任务、聚焦重点难点,持续在“凝聚、作为、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0年,建立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自2022年以来,每年制定印发产改年度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全区产改重点工作。优化精减自治区推进产改联席会议组成单位,由原来的28家精减为10家。

 

  自治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


  五年来,全区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主人翁地位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体系得到创新发展、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自治区工会、共青团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均达到70%以上;总工会常委会人员构成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提高到26.4%;全区有1870名职工经职代会选举进入公司制企业董事会,有2132名职工进入监事会。区总连续三年以内工发一号文件形式相继出台包头市打造“工匠之都”十项措施、支持包头创建职工创新综合示范区、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十项措施等文件;启动了三个批次共计148家产改项目试点,制发试点方案,编印总结汇编,以单位自查和实地督查形式对每批次试点单位进行督查,形成督查报告上报全总;收集整理相关政策文件,系统总结产改五年工作成效。将关于支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列入年度与自治区政府联席会议议题,推动将北疆工匠纳入自治区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开展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状况调研,完成了28家内蒙古工匠学院建设工作,编印了内蒙古工匠学院工作总结汇编,制定了《内蒙古工匠学院管理办法》,并已开始组建工匠学院联盟。围绕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分别在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守沙要塞”磴口县和地处黄河“几字弯”的准格尔旗召开全区工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进会,自治区产业工会、沿黄盟市、旗县工会和部分企业共30多个单位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分别在区内、江苏、山东、浙江、上海举办多次推动产改专题培训班,全区215人次负责产改的学员参加了培训。

 

  全区工会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参加第一、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以“工创未来 匠铸北疆”为主题,以“匠星闪耀”、“匠技兴蒙”、“匠心引领”为展示内容,区总直播间获最具人气直播间,区总获最佳组织单位。依托区总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线上平台等新媒体资源,开展全区产业工人在线答题活动,21215家企事业单位的1068340人次参与答题。拍摄“匠星闪耀”产改专题视频。在区总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开辟专栏,对38家产改试点单位的改革成效和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在内蒙古日报以《建设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我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亮点回眸》为题,分两个整版对第一批7个全面试点地区、单位和14个项目试点单位进行专题报道。

 

  二、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着力提升职工创新能力,营造人人讲创新、人人能创新的良好氛围

 

  开展劳模工匠人才创新体系建设情况专题调研,起草《关于支持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若干措施》,在与自治区政府第十三次联席会议上审议通过。

  近五年,全区共创建旗县(企业)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1102家,其中,命名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80家,4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命名11家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10家全区十大职工创新团队和10项全区优秀职工发明专利,真正打通了职工创新成果申报新渠道。全区开展职工技术革新项目27.98万项、发明创造2.99万项,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07.6万件。

  推荐的内蒙古科泰隆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高精度大通量中空纤维超滤膜”项目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推荐的郭俊义“220吨级以上矿用卡车集成控制系统精准检测及故障检修模拟系统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等6项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全总职工创新补助资金共计80万元。在第六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中,我区推荐的4项成果获得优秀奖,部分成果已申请国家专利。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我区有5项成果获奖,获奖总数在全国34个参评单位中位居前列。由中国北方稀土张文斌团队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成果,成为我区首个荣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的职工创新成果,同时进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线上答辩环节。

 

  张文斌项目参加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线上答辩座谈会

 

  三、围绕中心任务,聚焦重大项目,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及职工职业技能比赛

 

  聚焦自治区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保障黄河长治久安、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以劳动和技能竞赛、创新交流大会、职业技能培训等为载体,聚力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结合实施“科技突围”工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劳动竞赛,围绕“六比一创”目标,充分发挥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引导激励广大职工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实践。推荐的华电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奋战风光电 赛出加速度”新能源发展劳动竞赛和集大原高铁项目劳动竞赛被纳入“十四五”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铸造绿色新能源 创新发展加速度”华电腾格里基地200万千瓦光伏先导工程项目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工程劳动竞赛项目库。在库布齐启动全区工会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领域劳动和技能竞赛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在霍林郭勒市召开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能源体系”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

 

  全区工会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领域劳动和技能竞赛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劳动竞赛大会战启动大会


  全区工会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能源体系”专项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会


  连续18年与自治区人社厅联合举办涉及电力冶金、教育通信、数字服务等产业(行业)的350多个工种的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近五年共有1.4万多名职工参加全区决赛,500多万人次参与各项比赛,年均引领带动全区近3.7万家企业单位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帮助10.08万名职工提升职业技术等级。五年来,命名表彰30个全区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向各工种比赛承办单位、获得比赛前六名的职工拨付比赛补助资金、奖金。开设劳动和技能竞赛及职工创新“云课堂”,20多万名职工在线收看。

  在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我区选手蔡春波获得焊工个人第五名的好成绩,创造了内蒙古自治区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最好成绩,同时获得焊工团体第八名。2023年,在福州举办的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我区代表队荣获焊接设备操作工——机器人团体第十名、无人机操作员团体第十名的成绩,区总斩获最佳组织奖(32家参赛单位中共选十家)。

 

  四、做实做强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工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区总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自治区工会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共促安全健康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大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力度。将自治区“安康杯”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家调整为8家。积极做好两年一次的全国、自治区“安康杯”竞赛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推荐评选工作。五年来,我区共获评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30个、优胜班组43个、优秀组织单位9家、优秀个人10名。命名自治区“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71家、优胜班组74个、优秀组织单位34家、先进个人37名。2022—2023年度全区参加“安康杯”竞赛活动企业已达6300多家,参赛职工达98万人次。2020年、2021年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连续两年开展全区“安康杯”线上知识竞赛,全区共发动6.5万家企业的20.7万名职工参赛。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深入推进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在全区开展“安康杯”竞赛互查互检工作。每年组织全区各级工会开展“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印发防暑降温工会送清凉通知,预警防控中暑事件,维护广大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权益。

  加强工会安全文化建设,面向全区职工开展安全生产在线直播培训,累计观看人数达54.83万。2022年,组织全区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全国职工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答题暨安全文化宣传活动,我区工会干部和职工获全国个人一等奖1名、二等奖 1名、三等奖 5名,获优秀组织单位7个,获全国安全文化宣传优秀单位2个、优秀个人12名。2023年,首次将矿山救护工、职工劳动保护(工具包)等安全生产技能比赛工种纳入全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中。

  印发通知组织动员全区职工深入开展群众性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2023年,全区各级工会协助配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聚焦矿山、危化、燃气、建筑、消防等5个重点领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126 次,发现问题436个,已整改完成。

 

  全区工会纪念“安康杯”竞赛活动40周年观摩座谈会

 

  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切实做好劳模服务管理工作

 

  圆满完成2020年全国、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4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1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525人荣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251人荣获自治区先进工作者称号。近五年,共推荐34个单位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21名个人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48个集体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授予145个单位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807名个人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434个集体自治区工人先锋号。

 

  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022年,将自治区(省、部)级劳模春节慰问金发放标准由往年的每人1000元提高至每人1500元。2023年,制定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奖金标准。2024年,将自治区管理的全国劳模春节慰问金发放标准由往年的每人3000元提高至每人5000元,自治区(省、部)级劳模春节慰问金发放标准由往年的每人1500元提高至每人3000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及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全区健在并保持荣誉的自治区(省、部)级以上劳模(含享受待遇者)、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大国工匠和北疆工匠发放慰问金共计1133.1万元。近5年,共为自治区级以上劳模42792人次发放专项资金14566.7264万元;组织全国劳模1590人次进行健康体检,组织全国、自治区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250人次开展疗休养。

 

  六、厚植工匠文化,涵养工匠精神,擦亮叫响做实工匠品牌

 

  围绕做强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产业、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制定重点产业工匠人才培育扶持10项措施,擦亮“北疆工匠”工作品牌,高标准做好工匠人才培育工作。五年来,累计选树北疆工匠85名,选树盟市(行业企业)级工匠549名。卢仁峰、洪海涛、戎鹏强、郭晋龙4人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卢仁峰当选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我区首位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劳模。组织“大国工匠进企业”百名劳模工匠共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劳模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上海举办“工创未来·匠铸北疆”链接长三角内蒙古人才发展推介与合作工匠人才专场对接会,聘任自治区首批“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共25人。2024年,张文斌、龙俊峰、郑贵有3人入选“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内蒙古总工会经济部)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