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的内蒙古,寒风凛冽,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令全区职工心里暖洋洋的。11月23日至12月2日,来自自治区基层的6位党的十九大代表,组成自治区总工会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宣讲组,奔赴全区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他们带着党的十九大精神,带着“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信念,满怀激情地奔波在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广袤的林区,进企业、下车间、入班组,用生动鲜活的事例、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我区广大一线职工群众原原本本地学习、领悟、践行十九大精神,展现新作为,不负新时代。
关注民生,惠民好政策带来生活新期盼
通辽市科左中旗农牧局农业技术中心推广主任梅园雪是第二次当选党的代表了。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农业技术人员,能成为党的代表,她感到万分光荣。与此同时,她也感到了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职责和信任。“成为一名党代表,不仅仅是收获了一份荣誉,更是意味着将要承担一份职责,一份由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提起梅园雪,科左中旗没有人不认识她。她推广的玉米丰产增收项目,让全旗玉米亩产平均提高了300公斤,并创造了亩产1150公斤的高产纪录。为了提高产量,改良土壤,她找专家、查资料、搞调研,深入田间地头采集土壤样本,走遍全旗的乡村,每天平均走30多公里路,几乎天天满身泥水。梅园雪下乡时,身上经常带着一个黑色的记事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各种数据,哪块耕地什么土质、适用什么肥、病虫害如何,她都记得一清二楚。受记事本的启发,她还萌生了制作全旗土壤信息库的想法,把工作中记载的每个嘎查村的农田基础情况进行整理,建成了科左中旗土壤施肥查询指导系统,并上传到互联网上,便于农民随时查阅。近两年玉米价格下降,她又带领当地农户搞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被大家开玩笑地称为“财神”。
从十八大到十九大,梅园雪感受到了这五年来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处处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一件件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都装在总书记的心里,成为过去5年和未来5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心中倍感温暖。”梅园雪说,“当总书记讲到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时,当时会场掌声雷动。”她回到住地第一时间给她所在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微信群发了一条信息:“我们农技人员的春天来了!农民有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幸福期盼,我们农技人员有了服务‘三农’的努力方向。”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惠农政策让梅园雪非常激动。作为一名党代表,她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总书记对“三农”的关怀带回基层,带到广大农牧民的心坎里,让大家带着总书记的关爱,带着满满的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致富达小康。
11月23日下午,宣讲组成员在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设备维修车间宣讲时与职工互动交流。呼和 摄
11月24日上午,宣讲组在呼伦贝尔市的内蒙古大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公司设备检修车间进行宣讲。呼和 摄
11月27日,梅园雪随宣讲组一行来到赤峰市兴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进行宣讲,40多名种植户认真聆听了宣讲。梅园雪因为长期工作在农村,到这里宣讲她倍感亲切。“我一年中有200多天工作在农村……”为了让宣讲内容更贴近听众,她着重讲述了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52岁的下岗职工杨红岩听完宣讲后表示,能与党的十九大代表交流非常激动,他下岗后回到家乡从事种植业,十九大提出的农村振兴政策给农民群体带来了新希望,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检察官、包头市达茂旗检察院检察官潘志荣在达茂旗,家喻户晓。31年来,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潘志荣走遍了达茂旗1.8万平方公里的77个行政村,巡访了890个牧点,4000多户牧民。他负责的派驻满都拉镇口岸检察室工作经验在全自治区推广。2017年,他荣获“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和第二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他说:“荣誉对我来说是压力,更是努力工作的动力。党代表对我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回忆起参加十九大时的情景,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人民”二字在报告中出现了200多次,十九大报告通篇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说:“报告指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饱含着对民生的关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百姓的福祉。”
振兴需要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你认识赵晶!是那个党的十九大代表、北疆工匠赵晶吗?听说她还是个80后?”朋友难以置信地说,“我这些天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她,就像明星一样。”的确,赵晶是一位来自产业一线的明星,她不走红毯,只穿梭在数控车床间;聚光灯下的她,讨论的不是演技,而是技艺与匠心;想的不是出名要趁早,而是怎样让十九大的精神落地生根,让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花结果。
赵晶是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的数控车工。机械加工行业往往被认为是男性的“战场”,而赵晶作为一名80后女性,坚持在机床旁工作14年,参加完十九大后,她第一时间来到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十九大精神宣讲组,她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传递到企业车间班组。在鄂尔多斯市电业局客户服务调度指挥中心宣讲时,90后的服务调度值班员李纾怡向她问道:“我们这里青年人比较多,代表们也是从我们这个年龄段过来的,请问在你们年轻时,工作中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是怎么克服的,对我们这些青年人有哪些建议?”赵晶说:“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为青年人,听到总书记的报告,我们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对青年人才的深厚寄托。我觉得,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光要懂技术,精技能,有本领,还要有理想、有担当。把个人的工作、成长和发展与国家的强大结合起来。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但是青年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坚持你所热爱的,热爱你所坚持的,剩下的交给时间。”
“来到这里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本身也是一名一线工人,也是在这样的车间干活,所以来到咱们这里宣讲,就如同回到了家一般。”来到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宣讲时,赵晶动容地说。赵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用职工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宣讲。“听完赵晶的宣讲后,我备受鼓舞,赵晶是我们一线产业工人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我觉得,践行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以饱满的热情,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内蒙古瑞达泰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电解车间职工李伟说。
11月25日上午,宣讲组在乌兰浩特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转炉车间进行宣讲。呼和 摄
11月28日,宣讲组来到鄂尔多斯通惠供热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康巴什)调度室进行宣讲。王瑞波 摄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如何才能一直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在鄂尔多斯市电业局计量中心宣讲时,校表班班长杜欣向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丰川酒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酒车间主任张根九问道。“从第一天上班开始,我就觉得好好工作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要横着做根梁,竖着做根柱,我认为即使岗位再普通,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我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没有什么惊天的业绩,但是组织却给我很大的帮助,我是十八大、十九大两届代表,还是一名全国劳模,这就是企业、社会对我的认可。十九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产业强国,产业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大了,工人的收入自然会提高。对此,我们要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地干。”张根久说,“作为党的十九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的突出感受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学习十九大精神,就是要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者,用真心感受蕴含其中的力量,用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岗位上落地生根;就是要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荣誉转化为动力和责任,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纪律作风上都为广大职工当标杆、作表率。”
在创新路上永不停步
“我特别幸运,作为基层代表,能够坐到第一排,离总书记的距离不到10米,看着他3个半小时自信、沉稳、有力的演讲,那种前所未有的震撼难以形容。”回忆起参加党的十九大时的情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所长王秀芝激动不已。“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让我感到振奋的是提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引起了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共鸣。”王秀芝从事辣椒育种已整整30年,研究所里的育种大棚基地已然成了她的半个家。每年从3月开始,她每周都要往大棚里跑三四次,尤其是到了六七月份辣椒育种授粉期,基本上每天都泡在大棚里。夏天忙授粉,冬天忙育苗。每逢腊月、正月,便是辣椒春季育苗的关键期,尤其是在研究所推广工厂化育苗之前,王秀芝得天天往乡下的繁育基地跑。别人忙着置办年货,她却从一个大棚钻到另一个大棚指导育苗,往往要忙到腊月二十八方能回家。有时正月里农户有问题打来电话,她就得第一时间前去查看解决。十九大闭幕后,王秀芝马不停蹄地回到生产一线,“把十九大精神宣传给身边的同事,宣传到农村各个角落”成了她的当务之急。在参加自治区总工会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宣讲组期间,王秀芝不厌其烦地解答着职工们的疑问。“如何实现企业创新发展?”“十九大带来哪些新变化?”……在通辽金煤化工有限公司车间进行宣讲时,当被问到“作为十九大进基层的宣讲成员有哪些感受”时,王秀芝表示,在基层看到这么多科技的创新成果,深深感受到我国这些年工业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也希望在场的每一个一线工人能继续保持爱岗敬业的精神,不断提高知识技能,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作为一名基层科研育种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把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今后我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良种培育、引进和推广,把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操作工任旺听完王秀芝的回答后表示,党代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一堂生动的党课,今后一定努力向代表看齐,干好本职工作。
11月30日上午,宣讲组在乌海赛马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宣讲。王瑞波 摄
11月29日下午,宣讲组在锡林浩特市棒棒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进行宣讲。呼和 摄
“斯院长,你是我们的骄傲!”“希望您把我们草原人民的感激之情传达给北京!”当正蓝旗蒙医医院副院长斯日古楞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的消息传到金莲川草原后,她的手机就没有安静过,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牧民们通过微信给她发来了真诚的祝福。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褒奖,每次收到牧民发来的微信,再忙再累,斯日古楞都一一回复。作为一名扎根在草原深处的医务工作者,无论在什么时候,她心里始终装着牧民,时刻想着老百姓。1996年,怀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以优异成绩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的斯日古楞来到了正蓝旗最偏僻的杭克拉苏木卫生院工作。那时苏木卫生院条件简陋,人员缺少,但正是这样的特殊环境,为斯日古楞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在杭克拉苏木卫生院工作的6年间,她克服一切不利因素,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白天黑夜,只要有求助马上出发,尽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病人身边,为众多病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机会。2002年,斯日古楞调入正蓝旗蒙医医院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她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虚心向老蒙医学习,她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正蓝旗蒙医医院,她经常是全院第一个上班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时光没有辜负她汗水的挥洒与青春的奉献,现在,正蓝旗蒙医医院妇产科已成为最具优势的科室之一。
“在党的好政策的照耀下,我们医院的条件越来越好,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我最高兴的事儿了。”斯日古楞说。现如今,让她最牵挂的就是,和发达地区相比,最基层牧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落后,未达到能够让老百姓满意的地步,而这也是她今后奋斗和努力的方向。斯日古楞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关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阐述印象深刻。斯日古楞认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能使民族医药发展得更加辉煌。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斯日古楞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线医务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创新工作方式,为老百姓办更好实事、好事,在平凡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在创新路上永不停步。(张妍赟 王瑞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