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机集团北方创业公司总装车间,一股炽热的金属气息扑面而来,抬眼望去,焊花飞溅、弧光闪烁。王其其正手持焊枪神情专注、一丝不苟。食指轻轻按下,从焊枪中喷出的蓝色火焰瞬间在金属表面勾勒出精准的焊接轨迹。
今年35岁的王其其,24岁入厂,从学徒做起,在这一方车间里,一干就是11年。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他经常主动钻研特殊产品的加工件,提出自己独创的加工方法。很快,他就成了创新工法的“新秀”,在多次国家及地方技术比赛中摘金夺银,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全区技术能手等称号。
而立之年,王其其取得了国际焊接技师资格证,至此,他开始负责北方创业公司科研产品试制和生产中的攻坚克难任务,在磨砺技能中不断成长。攻克焊接技术窄口30余项,保障生产进度的同时,为提升铁路车辆高端外贸产品铝合金漏斗车KM100、澳大利亚矿石车CW5、Y25转向架和某军民结合产品、压力容器等各型装备焊接生产效率和一次合格率注入了强大的“稳定剂”。
2022年,有色金属焊接成为北方创业公司一片尚待开垦的“技术荒原”。
“我们需要应对有色金属导热系数高、熔点低、易氧化等特性。然而在焊接件空间结构复杂、没有适用工装和工艺方案的情况下,既要控制焊接变形、确保焊缝均匀,又要防止产生气孔和夹渣,难度极大。”王其其说。
王其其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材料特性反复研究后认为,破解难题的关键是精准地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和制作适配的专用工装。凭借着多年经验,王其其摸索出了一套最优参数组合,电流180A、电压24V、速度 18cm/min,这一套参数组合,成为了有色金属焊接量身定制的“钥匙”。
参数确定,下一步就是制作工装。在确定焊接件的形状、尺寸和材质后,精心测算每一个尺寸、反复调整每一个角度,量身定做了十余套工装。他尝试采用定位工装和夹紧工装相结合的方式,将工装安装在焊接设备上,调试好定位精度和压紧力,然后进行焊接试验。
试验结果完全符合科研产品焊接要求,所焊接的某铝合金结构样件也顺利通过了多项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确保了试制环节的高效、稳定推进。而在试制过程中探索出的铝合金复杂结构件高效焊接熔合技术也为该类产品后续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稳固的技术支撑。
在车间,记者看到了王其其绘制的工艺草图,上面记载着他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材料加工技法,每一页纸、每一组图、每一处标记都饱含着他的心血。每当新任务下达到车间,生产一线的焊工们总会第一时间拿出这些“实战”资料悉心研读。部分纸张已经泛起了毛边,那是工友们时常取用的痕迹。
凭借着对焊接事业的执着与热爱,王其其熟练掌握了焊条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埋弧自动焊、工业机器人焊接等多种焊接方法和碳钢、特种钢、异种钢、不锈钢、有色金属等多种材料的焊接工艺技术,逐步“修炼”出了扎实的焊接理论功底和独到的焊接技艺。为更好地完成外贸科研任务,考取了国际焊工证、国际焊接技师证、压力容器和T4003不锈钢焊接等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年,为了让更多焊工学会创新焊接技巧,王其其组织开展了智能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培训,铝、钛合金有色金属焊接技术培训及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如今,培养了3名高级技师、11名技师、60余名技术能手、100余名技术骨干。徒弟刘兵在2024年第八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内蒙古选拔赛中获第三名,杨磊获2020年全国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铜奖,多人在包头市焊接比赛和集团公司岗位练兵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智能制造焊接岗位的核心力量。
“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到了师傅那里,他总能想出办法。”杨磊说。
某大厚度高强度合金钢焊接,他精准地将尺寸精度控制在4mm以内,一次成功;“5万立方米储能项目”,应用着他总结提炼出的“金属熔池精准判断法”;在埃塞俄比亚,有他对高端外贸车进行焊接技术攻关和指导的身影……王其其多次参与北方创业公司新产品的科研试制和EN15085国际焊接体系认证、复审工作。先后完成NW28、KM1OO铝合金漏斗车、NW5外贸车和澳大利亚矿石车CW5、Y25转向架、压力容器等20余项材料焊接工艺评定工作和试制攻关。“能够参与公司重点项目,我感到很自豪。”王其其说。
在王其其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优秀焊工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匠心独运、铸就辉煌。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会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焊接传奇。
来源:魅力一机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