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工”力量,建功新时代
阿拉善盟工会
自治区工会十一大以来,阿拉善盟工会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牢牢把握我国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团结动员全盟广大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行各项职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主旋律,亮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一、思想领航,“工”汇初心
一是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全盟各级工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国工会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引导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022年12月,阿拉善盟工会深入户外劳动者驿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及职工书法、摄影、绘画、手工艺大赛、球类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
2022年6月,阿拉善盟工会在阿拉善盟职工之家组织快递员开展邮政快递行业职工趣味运动会
三是开展对象化分众化职工宣讲宣传活动。组建由劳模、一线职工、党校老师、工会干部组成的特色宣讲团采用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多元化方式深入各行各业、面向各族职工开展宣讲活动,编印《阿拉善职工生活》11期,出版《阿拉善劳模风采》、《火炬——遇见工会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劳动者风采》专栏,宣传劳模先进事迹和工会工作纪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五年来,盟工会微信公众号推送各类文章4693篇,阅读量达226.35万人次,2020年被评为“阿拉善盟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类新媒体账号”。
2024年6月22日,阿拉善盟工会面向新就业群体举办了“新连心 送清凉 促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
2024年5月,策克口岸工会在策克口岸工人文化宫举办“比赛促友谊 凝心铸团结”篮球赛
二、兜底入会,“工”效显著
一是拓宽建会覆盖面。盟工会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灵活分散、流动性高、与用工单位劳动关系复杂等特点,发挥“小三级”工会“兜底”作用,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工会组织、工作和服务覆盖,逐步在新就业群体集中的行业消除“入会盲区”,在建立阿拉善盟快递、物业、奇石行业工会联合会基础上,新成立互联网、外卖、律师、社会组织等行业工会组织,最大限度地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组织到工会中来。
2024年6月,阿拉善盟工会在策克口岸工人文化宫举办货车司机集中入会仪式
二是创新建会入会方式。通过创建平台工会、跨行业跨区域工会联合会等方式,成立阿拉善盟云端财务服务平台联合基层工会,下辖企业39家、工会会员139人,覆盖生产加工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服务业、工程建筑业、电力安装、餐饮住宿业、现代服务业等11大行业,跨区域建立工会组织,累计向所辖企业返还工会经费46.5万元。
三是优化建会程序。制定《阿拉善盟工会探索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项工作方案》,在全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中开展“百日建会入会攻坚行动”,优化建会程序,新成立工会组织63家,新增会员2425人。截至目前,全盟累计发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会组织113个、工会会员3844人,新增工会组织5个,新增会员440人。其中,快递企业建会数10个,工会会员472人;外卖配送企业建会数5个,工会会员182人;物流企业(货车司机)建会数39个,工会会员781人;其他行业建会数59个,工会会员2409人。
2022年6月,阿拉善盟工会在巴彦浩特体育场举办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集中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
三、阵地共建,“工”聚力量
一是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盟工会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通过招考、聘用,将77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集体协商指导员充实到各级工会中。五年来,全盟各级工会共举办培训班180余次,覆盖专(兼)职工会干部7800余人次。
二是加强苏木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以“双创优”规范化建设为主线,制定出台《阿拉善盟工会加强苏木镇(街道)工会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目前,全盟所有苏木镇(街道)、园区工会均达到自治区三类以上建设标准,其中达到一类、二类建设标准的苏木镇(街道)、园区工会占比达到92.3%。以“评家”为抓手,推进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创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12家、模范职工小家12家;自治区模范职工之家28家、模范职工小家26家;盟级先进职工之家55家。制定《阿拉善盟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口岸工会建设的实施方案》,投入180余万元,全面推进策克、乌力吉口岸工会建设,为打造模范口岸工会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盟共有基层工会1199家,职工76378人,会员73202人,入会率为95.84%。
三是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持续加强职工之家建设,深化“会、站、家”一体化建设,合力推动服务阵地建设,按照“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在快递集散中心打造首家快递行业户外劳动者驿站,五年内,全盟共投入75.05万元建成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63家,全部纳入高德和百度地图,方便户外劳动者随时随地享受服务。在阿右旗雅布赖镇打造全盟首家集餐饮、休息、停车为一体的多功能“司机之家”,五年内全盟共建成司机之家5个。将基层工会组织阵地延伸到离中蒙边境线直线距离15公里的阿拉善左旗公安局银根边境派出所戍边夫妻警务室,在这里建成了全盟首家离边境线最近的职工小家。
四、特色品牌,“工”显担当
一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确定10个盟级产改项目试点企业,涉及化工、采矿、水利、驼产业、医药、传统手工艺等行业,通过定期召开产改工作座谈会、推进会、调度会,举办产改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全面推动产改试点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盟7个试点项目和10个试点单位均通过自治区验收。五年来,组织开展盟级劳模疗休养4批140人。1人被命名为“北疆工匠”,在阿拉善职业学院建设1所“工匠学院”。
二是安全文化活动助力企业发展。开展全盟安全文化结对帮扶试点活动,并与8家试点企业签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结对帮扶试点协议书》。成立全盟工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400余次,举办安全生产教育培训53场。制定《阿拉善盟民营企业工会主席标准化考核制度(试行)》,累计评选出106名阿拉善盟优秀民营企业工会主席,发放奖补资金26万元。
三是深入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围绕全盟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联合卫生、电力、化工等部门开展具有行业特点、地域特色的劳动技能竞赛33场,参赛职工3000余名,提升技术等级的职工1500余人,建成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54家,成员近500名,节约及创造经济价值2.2亿元。持续开展“安康杯”竞赛,累计1000余家企业的9万余名职工参与竞赛活动。五年来,全盟各级企事业单位参与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累计达27.3万人次,参与率达82%。
阿拉善盟工会在全盟重点建设项目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阿盟境内)全线开展“京新杯”劳动竞赛
2022年,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阿拉善盟选拔赛珠宝加工赛区
四是打造特色职工创新工作室。打造具有阿拉善地方特色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沙产业领域打造驼奶加工创新工作室1个,在阿拉善奇石行业打造创新工作室5个,在煤、采矿、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新建职工创新工作室4家,成立了全盟首家奇石雕刻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以职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近1万条,发明创造475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40项,节约创造经济价值近1亿元。组织参加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其中,5项成果分别获一等奖、三等奖。
五是加强工会数智化建设。通过举办“智慧工会”应用培训班、召开全盟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等举措,全面推进“智慧工会”应用,提升线上服务能力。
五、精准服务,“工”聚温暖
各级工会在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活动的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加大帮扶力度。落实自治区党委“群团组织办实事”要求,联合人社就业部门开展“春风”行动,为7900余名求职者提供12726个就业岗位。五年来,全盟各级工会共筹集发放各类资金3124.9万元,惠及职工15.3万人次。全面推进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全盟累计有757家单位的17.7万人次职工参加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有425家单位的2.19万人次女职工参加女性馨康互助保障,为5426人次职工发放补助金486.28万元,为17人次女职工发放了43.25万元特殊疾病互助金。组织全盟120余名一线职工和技术工人开展首批职工疗休养活动。举办职工网球、舞蹈、瑜伽、健身入门培训班10期,培训职工会员5000余人次。结合阿拉善地方特色产业,举办宝玉石雕刻、民族手工艺雕刻、电子商务、无人机驾驶等培训班,640余名农牧民工、转岗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参加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证书。
国家税务总局阿拉善盟税务局职工书屋
阿拉善盟户外劳动者驿站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