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享受医保“一卡通”,医养结合不是梦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去年4月,我因颈椎疼痛、手麻、头晕目弦无法工作和生活,来到医院诊治,在挂号时我掏出5元钱递到窗口准备挂号,工作人员热情地说:“现在不用现金,用医保卡就行了。”只见对方将我的医保卡插入一个软件里,随后将医保卡递给我,叫我直接去找大夫就行了。经过医生诊治,我颈椎病偏严重,必须住院治疗。我说身上没带现金呀,回家取钱来办住院手续。大夫笑着告诉我,现在住院已经不需要预交住院押金了,有这个医保卡就行了,待出院结算时扣除报销比例,交付剩余的余款就可以了。呵呵,真想不到,已经有七八年没生病住院了,现在住院只需医保卡一切搞定,畅通无阻。

  果不然,在医院住了近20天,共花去九千多元,结算时我只交了二千多元现金,想不到的是,以前住院时医生隔三差五催交欠下的住院费,而此次住院期间医院没催促过一次交费。正当我庆幸如今住院看病真“便宜”时,更好的喜事在后头呢,因我住院费已超过5000元,所在社区街道将我列入大病补助范围,在自费的2000多元医疗费里又补助了数百元。我喜上眉梢,如今的医疗不仅方便,而且让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家在农村,想想40年前住院看病时也不知有多难。我清楚地记得,当年,我家邻居有一个跟我一样大的十几岁女孩,当时患了肾脏病,全县数十万人就一家县医院,送到医院时首先要交一笔住院费,否则医院不接受,那个年代农民温饱刚解决,手头也没有多余钱,于是东家凑西家借,等钱借够时又没有病床,只好住在走廊里,后来由于治疗费用大,那时药物也比较少,不得不出院回到家,没多久她就病死了。

  去年我回老家时,已80岁的邻居拉住我的手说,她那苦命女儿如果活在当今一定会治疗好的。其实,我的爷爷奶奶和一个姐姐也是因当时缺医少药,再加上经济困难而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随着改革开放地不断深入,城乡看病越来越方便了,在我们那个村,八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比比皆是,我的父母都八十多岁了。前年我回农村老家,恰巧父亲身体不适去村上的医疗室输液,当我掏钱给村医时,父亲拿出一张医保卡递了过去,看了几天病没掏一分钱,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而就在前几天,我在看电视新闻时,某省一位农民在省城大医院动手术后,不仅享受新农合报销、商业医疗保险补贴,而且还获大病救助,最后七八万医疗费用仅自付了一百多元,那位老农笑得合不拢嘴。

  八九年前我从原企业失业成了社会人员,在单位上班时,医保费都是由单位代交,失业后咋办?生了病医药费咋办?正当我彷徨时,所在街道社区告知我,每年只交纳一定的医保费就可以住院报销70%以上,而随着交费年限的增多,报销比例也逐年增高。像这次我住院治疗,其实只在年初交了180元的医保费,而得到的“回报”竟是如此的丰厚,更爽的是那医保卡,平时感冒生点儿小病买药品时,只需轻轻一刷就行了,而且市、县内药店通用。

  据新闻上报道,国家为了人们看病住院更方便,跨地区结算更便利,这小小医保卡可以在省内甚至在全国都可以统一结算。如今,不仅看病方便、实惠,连所在社区都有诊所,小病在门口就能诊治,再不用去大医院排队了。

  由于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大发展,过去看病最困难的广大农民不再“小病拖、大病扛”,从“畏途”到“坦途”,曾经视医院为畏途的农民,正越来越多地分享改革开放40年来医疗的大改革、大红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