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生活更新四十载

发布时间:2018-09-28 来源:

  40年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多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这40年,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更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手机、电视等现今看来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从无到有,从有到“高大上”的变迁,就是最具典型意义的缩影,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出了时代的大的变迁。

  我的手机情结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与“土豆烧牛肉”一样,都曾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诗意描绘和热切向往,但同时也有调侃的成分在,因为对照当时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状况,如此的“向往”就显得“遥不可及”,只能是“望梅止渴”的梦想罢了。

  上述“向往”中所说的电话,是那种手摇式的,那时的农村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或者即使听说过却没见识过那个玩意儿,我最先是在我们大队部见到的。我站在大队部办公室的窗外,用一个孩童好奇的目光看着人家打电话,觉得不可思议。两个人不在一个地方,甚至相隔千万里,凭着一根细细的线,就能听到对方说话,你说这是多么地神奇!这就是所谓的千里万里一线牵啊。于是我就有了“哪天能够亲自打电话”的梦想。我姑父那时是公社书记,我想他的办公室一定会有电话,但是一直没机会去他的办公室,这梦想在童年也就一直没能实现。不过大表哥跟我描述过打电话的步骤:“先摇电话机把子,里面有人会问你要哪里,你告诉他要哪里,他就会给你接通,打完电话还要摇一下电话机把子,表示电话打好了。”我想,大表哥肯定在姑父办公室打过电话。

  真正体验打电话,是在我参加工作以后了。我虽然不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之人,但平时说话也还算利落,可第一次打电话,却心跳加速,说话结巴,笨口拙舌。打完电话后,竟发现握电话的手心冒出了细汗。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跃上了时代的快车道,电话也由摇把式上升了几级,大概80年代后期,我们家也装上了程控电话。

  电话还分有线和无线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回见到无线电话是在一部香港电视剧中。电视剧中的人和物都早忘了,就记住了剧中的道具“大哥大”。一群人开会,老板拿一砖头似的东西往会议桌上一放,铃声响了,“喂”声一起,派头十足。于是我就晓得了那是无线电话,叫“大哥大”,据说价格上万元。一个“万”字让人心惊。那时的“万元户”才刚刚开始流行,对工薪阶层来说,“万”是天文数字,连做梦也不敢想有一天能拥有它;我甚至连看一看、摸一摸实物的想法都不敢有。

  大概是90年代初期,我到一朋友家去做客,发现他们家有无线电话,羡慕不已,经打听才弄清楚是固定电话的子机。也是这时候才晓得了电话是可以有子母机的。到了90年代中期,我到我们企业的电视台工作,因线路维护和采访需要,单位给配了几台子母电话机,但这电话需要安装发射天线,才可以拿着子机离开母机到一两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打。记得我在路上一打这电话,就发现有人惊奇不已,那眼珠子都快要从眼眶里掉出来了。熟悉的人还会故意过来打个招呼,然后摸摸子机,羡慕地说:“哟,大哥大啊!”我迟疑地答道:“呵呵,二哥二。”

  90年代末,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之后不久,全家人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几年时间,我还竟然换了几部手机。有切肤之感的是,手机若不好用,那是真真正正的不方便,有时还耽误事情。更甭说没有手机啦,没手机叫人怎么活。手机从所谓的身份的象征,变成了人们随身携带的通讯工具,它传播的信息可以产生财富,更可以牵挂情谊;它让世界变小,更使生活多彩。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强大。第一功能通话自不必说了,打字、发短信、写邮件、刷微信、玩游戏、照相、定位导航……无所不能。手机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了,真是千事万物全相连。

  风雨兼程40年,我们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享受着开放的果实。电话的快速发展,就是我国发展中的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生活在电视更新中

  房子装修好了,妻跟我商量:“把那台大彩电换了,这回买个挂在墙上的。”经她这么一说,我忽然想起,这近几十年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也在电视的更新中不断地更新着。

  虽说现在看来,这电视机是我们最熟悉不过的家电之一了,可在40年前,我却不知道它长什么模样。

  我第一次知道并且见识电视机,是在1976年。这一年,对我们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多事之年:三位共和国的缔造者相继辞世;唐山发生惊天动地的大地震。伟人去世后,我听人说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叫“用沙坝”的矿上有电视,电视里在播放北京悼念伟人的音画新闻。

  “哇,太神奇啦!”我瞪大眼睛惊奇地问道,“电视是什么东西?”

  看过的人就连比带划着告诉我电视是什么东西。我“哦”了一声,说:“就像以前的‘五等机’吧。”所谓“五等机”,就是今天看来是那种带有古意的座式收音机。于是,我揣着好奇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去“用沙坝”矿,想看看电视机是不是长得像“五等机”的样子。

  来到“用沙坝”矿,在食堂前的小广场上,里十层外十层地围着好多人。我从人头缝隙中觑眼望去,看见了对我来说十分神奇的所谓电视。我觉得它的体型还没“五等机”大,后来知道它只有9英寸,画面是黑白的,视频质量不好,像下着雪花一样。但这已经真的是非常地神奇了,和我小时候见到的“五等机”一样地神奇。那时候以为有人躲在“小盒子”里说话唱歌。这回不光有人躲在“小盒子”里面说话唱歌了,还有那么多人躲在“小盒子”里活动。我心想,要是有一天谁家有一台电视就了不得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听说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买上了电视。这时我又想,哪天我家也能买得起一台电视就好了。母亲一听,笑着骂道:“你做梦吧!”

  还别说,1983年我就梦想成真了,托人买了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那时住在三层筒子楼里,我家是这栋楼里最早买电视的,这下可好了,我家成了左邻右舍晚饭后的聚集地。

  之后没几年,电视就普及开了。早先电视都是黑白的,但却有人用带彩的塑料膜粘在电视屏幕上,倒也有些意味。再后来电视的发展就快了,不仅越来越大,还真的有了彩色的,并带有摇控。

  1996年我到企业电视台工作,就更是体会到了电视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视信号接收方式,从无线改为有线。家家都有了电视不说,还往往不止一台。再之后,什么大背投,什么液晶显示,什么数字电视……让人目不暇接。记得我曾对电视台的一位技术人员畅想过,有一天电视像挂历一样,能挂在墙上看就好了。这话也就说了十年左右吧,妻就跟我商量要买一台能挂的电视。我母亲听后感慨地说,这日子发展得真快啊!

  这话又过去十来年了,新房住了十来年又拾掇了一下,电视自然也想换一换。到电视卖场一看,接收方式可有线,还可WiFi无线联网,并且电视机还是智能的,可语音控制,想看哪个节目,动动嘴巴就可以了。而且价格还不贵,一般家庭都能买得起。相比于传统电视,智能电视像智能手机一样,带给了人们许多的乐趣。

  40年来,我们老百姓的日子就这样在电视的不断更新中更新着。我相信,这美好的日子还会不断地继续更新下去。(赵宽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