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光阴如梭,70年历史巨变,不变的是服务职工的初心、关怀职工的真心和温暖职工的热心。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利益、促进职工就业、推进职工社会权益保障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一直以来,全区各级工会始终不忘职工需求、倾听职工呼声,为职工排忧解难、为职工争取福利、为职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奋斗不息。
一、帮扶职工见真心
自治区总工会一直关注着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直关心着职工群众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从组织互助互济发展到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为改善职工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筹委会、绥远省总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在各地和一些工矿企业组建工会组织的同时,在职工中开展互助互济活动。1950年,自治区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全总相关规定,以工会会费的20%用作会员困难补助,并在工矿企业中建立职工互助储金会,开展互助互济和扶贫解困等活动;其间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生活福利委员会成立,各项政策制度的出台使工作规范化、群众化;到1981年末,全区基层工会组织对19.7万多名职工进行了生活困难补助,补助金额达756万元,并建立9千多个互助储金会;截至1988年,全区有互助储金会、困难补助组织2.4万多个,储金额和困难补助费达5600多万元,对解决职工生活上的临时困难起到了积极作用。
1996年底,自治区各级工会按照全总《建立生活困难职工档案制度暂行办法》要求,开始为特困职工建立档案,2002年起,全区各级工会响应全总号召开始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截至2018年,全区现有职工帮扶中心139个,帮扶站点2170个。2004年自治区总工会和各盟市工会“12351”职工热线正式开通,2006年中央财政为支持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困难职工帮扶工作设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专项资金,2011年自治区财政开始配套专项帮扶资金用于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历年来,在自治区总工会的指导下,全区各级工会不断建立健全服务职工长效机制,不断丰富服务职工内容,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开展“走万家各类企业、访万名一线职工、帮万户困难家庭”“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等活动,帮扶资金从2004年的545.42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4亿元,累计帮扶困难职工146.7万户次。
党中央十八大提出“扶贫攻坚”战略部署以来,全区各级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精心谋划、扎实推进。2016年为确保全区困难职工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区总配套全总文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方案》;2018年为积极推进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盘子、纳入脱贫攻坚大局,成功召开了自治区人民政府与总工会第十一次联席会议,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3年中,全区筹集各级帮扶资金共计约4.2亿元,帮扶困难职工约42万户次,全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实现了由应急型、临时型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转变,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已由2016年底的8.89万户降至2018年底的8542户。
2018年7月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与自治区总工会召开第十一次联席会议,深入研究进一步支持工会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
2002年,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农牧民工追要欠薪
2019年1月11日,喀喇沁旗总工会开展“情系职工,冬送温暖”慰问活动
二、温暖职工出真招
全区各级工会一直肩负着做好连接党政与职工群众桥梁纽带的重任,围绕送温暖、金秋助学、农牧民工服务等帮扶工作品牌创新发展,与地方党政一道为困难职工撑起一片蓝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入职工群众心中。
1992年送温暖活动发起,1994年全区连续进行了3年的送温暖活动拓展为送温暖工程,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其后连续多年开展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两节期间送温暖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区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并参与到慰问活动中,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与、工会具体组织、党政工联合行动的工作局面。多年来,全区工会共筹集送温暖资金约14.15亿元,走访慰问企业3.6万余家、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约2.9亿户,真正实现了对困难职工的普遍走访慰问,将党政的温暖送入了职工的心中。
金秋助学活动始于2005年,旨在协助各级党政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多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多方筹措助学资金,充分利用组织健全的优势,发扬工人阶级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助学活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实现了工会助学和政府助学政策的有机结合,截至2018年,共筹集助学资金3.3亿元,帮助18.9万人次实现学业梦想。
农牧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一直是工会关注的重点,2006年,区总将农牧民工权益问题作为自治区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议题,并推动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妥善解决农牧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多年来,全区各级工会精心开展了多种为农牧民工送法律、送文艺、送关怀等活动,深入开展“51155农牧民工援助行动”“共同约定行动”等活动;近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充分发挥政府农牧民工工作议事协调机构作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农牧民工工资情况专项检查,为6.4万名农牧民工追讨欠薪9.8亿余元。
工会举办职工疗休养事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政的关怀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逐步发展演变的。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成立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为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劳动保险事业,相继在自治区内成立了内蒙古工人包头疗养院、内蒙古工人阿尔山疗养院、内蒙古工人呼和浩特疗养院和1所工人养老院,到1965年底,自治区总工会所属工人疗养院共有床位600张,养老院有床位100张;工人养老院于1978年停办;到1992年,全区工会组织共有疗养院(所)、养老院31个;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疗休养事业也逐步发展转型,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工人疗养院管理的意见》的有关工作要求,不断拓展服务职工的工作项目和品牌,自治区总工会分别对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等地的具有相关开展疗休养条件的企业、组织挂牌为职工疗休养基地,合作开展职工疗休养事业。
针对因病致困职工占全区困难职工比例较大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来保障其基本生活,逐年不断加大医疗救助项目帮扶资金投入比例、提升救助标准,2018年区总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列为年度为职工办实事计划的内容,2019年1月16日“全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计划”正式启动,自治区总工会提供1000万元职工医疗互助保障风险准备金,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对首批参加医疗互助保障的职工给予补助,每名职工交纳100元互助金,就能享受到上千元至最高25万元的补助,为全区职工构建起了新的保护屏障。
2015年8月20日,乌海市海勃湾区总工会举办金秋助学金发放仪式
2019年1月6日,自治区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行动正式启动
2016年7月19日,巴彦淖尔市总工会为农牧民工免费理发
三、促进就业见真效
自治区总工会一直秉持着实事求是、顺应潮流、与时俱进的工作原则开展促就业工作,从源头参与入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逐步建立了工会帮扶困难职工促就业新模式。
1996年起,自治区总工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深入了解、下岗职工生活、思想及安置等有关情况,先后向自治区党委和全总上报了《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城镇扶困和实施再就业工程情况的调查》《关于我区部分地区下岗职工思想状况的调查》等多篇调研报告,及时发出了工会声音、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推动全区再就业工程建设提供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自治区总工会积极参与政府有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先后分别与自治区劳动厅、经贸委、教委等厅局委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工会协助政府搞好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贯彻十二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职工解困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再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各级工会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为更好地掌握全区下岗职工状况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从1996年开始,自治区总工会建立起下岗职工统计制度,对全区下岗职工分流及安置情况进行全面统计,到1999年底,全区工会系统已形成了企业、旗县、盟市、自治区4级下岗职工信息统计网络。
历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引导全区各级工会积极协助配合人社、工商联等部门做好“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促就业活动,深入实施“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技能培训促就业、阳光就业等活动,为职工群众搭建更便捷的就业创业平台,进一步扩大工会就业服务的覆盖范围。自治区总工会高度重视困难就业群体的培训促就业工作,各级工会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各有特点的技能培训,多年来全区各级工会累计对困难就业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近94万人次、培训后成功实现就业近55万人次、成功介绍就业近50万人次。
近年来,自治区总工会以京蒙工会对口援助为基础,探索发展跨区域合作促进就业工作模式,自2011年起连续9年牵头开展京津冀蒙跨区域促进就业招聘活动,并在促进就业招聘会的基础上又拓展了校企洽谈会、线上同步招聘、创业就业论坛、创新创业项目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动,为用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形成了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服务工作链条,累计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近19万个,吸引16.5万人次进场求职,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万多份。
2015年7月26日,全国工会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暨京蒙协作促进就业招聘会及校企洽谈会在锡林郭勒盟举办
2017年8月11日,兴安盟工会举办家政技能培训班
职工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工会的奋斗目标。70年来,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心里始终装着职工,丝毫没有松懈,始终满怀真情、饱含热情、充满激情。让我们一如既往,迈开大步,把工会保障工作做实做好,做到职工群众的心窝里。
(执笔/王蓓 图/自治区总工会保障工作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