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做好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成立伊始,在各级工会的发动和组织下,各地方和厂矿企业就开展了以爱国增产节约、积极恢复生产、收集废旧器材、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品产量等为主要内容的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70年来,全区各级工会始终将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作为提高职工素质、推动企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已成为培养和锻造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北疆工匠的重要平台,在自治区总工会70年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项目呼张客专东段正式铺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工会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2016-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立足打好“三大攻坚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建立竞赛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明确目标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完善考核评比,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参赛热情等举措,不断推动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近几年,每年全区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单位都达到建会企业的80%。
自治区总工会认真落实全总《关于深入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制定下发了《关于围绕自治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通知》,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工作指南》,为各盟市、各产业工会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各级工会下大力气保障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劳动和技能竞赛的顺利开展,围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开放合作共赢、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动员组织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为推进自治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二、聚焦爱岗奉献担当,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一直以来,各级工会都把提升职工素质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工程,积极组织职工参加技能培训、技术交流、岗位练兵和全员创新实践等活动,进一步激发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热情和创造活力。进入新时代,全区各级工会认真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推动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大力开展劳模和工匠人才传帮带,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努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立足地方、行业发展实际和企业发展目标,大力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以开展“百万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为抓手,以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行业竞赛为主体,为职工提供展示才能、交流技艺和提升技能水平的绿色通道。鼓励分层次举办各级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主动拓展竞赛参与范围,提升竞赛覆盖面,力求将“示范赛”“精英赛”“场地赛”转变为“普遍赛”“全员赛”“岗位赛”,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升,广大职工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明显增强。近五年来,累计组织了涉及电力、化工、民航、铁路、机械、教育、气象等产业(行业)的近400个工种的自治区职工职业技能比赛,通过比赛共有388名职工选手获得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平均每年有3万多家企业单位组织开展了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活动,100万人次以上参与了各项比赛,帮助2万多名职工提升了职业技术等级。
区总领导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
三、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自治区总工会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活动,为推动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作出贡献。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自治区各级工会以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着力构建职工立足岗位全员创新、依托班组团队创新、创新工作室引领创新“三位一体”的职工创新体系,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安亮创新工作室粉煤制剂攻关小组在现场针对成型机防撕裂保护开关进行讨论
2012年以来,自治区总工会将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作为职工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劳动和技能竞赛总体规划,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考核标准》,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七有”标准并对创新工作室的监督考核提出了具体要求。自治区总工会每年都召开创新工作室命名座谈会、经验交流会议。同时,通过开展专题调研等活动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在工作室自查、盟市工会检查的基础上,对部分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开展情况、规范化建设情况等进行抽检,及时掌握情况,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各级工会和企业都把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提升职工技能的重要阵地、开展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大力开展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部分盟市和企业组建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打造创新工作室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创新工作室资源整合和成果共享。在各级工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18年底,全区共创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993个。其中,7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98个被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年以来,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确立创新课题3054个,攻关项目1277个,涌现出创新成果2271项,其中,推广应用成果1348项,拥有发明和实用专利近500项。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还通过组建“创新工作室讲师团”、开展“师徒结对子”“送教进班组”等活动,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创新能手,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围绕单位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等全员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企业技术进步贡献聪明才智。
杨进京劳模工作室带头人杨进京正在利用在线测试仪向工作室成员传授395电铲电路板检测维修方法
四、聚焦典型引领示范,认真做好劳模服务管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劳动模范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模范的培养、表彰、教育、管理工作,自治区总工会把劳模管理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都认真完成全国、自治区级劳模和全国、自治区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的推荐评选工作,并及时召开大会予以表彰。自2017年开始,连续两年开展“北疆工匠”选树宣传活动,共选树2批共18名“北疆工匠”,并不断扩大“北疆工匠”的社会影响,在《工人日报》《内蒙古日报》等主流媒体上对“北疆工匠”的先进事迹作了广泛宣传报导;与内蒙古电视台合作,拍摄并播出了“北疆工匠”的先进事迹,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进一步规范劳模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省、部)级劳动模范专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每年对全国和自治区(省、部)级劳模的收入状况、生活困难情况、身体健康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并发放春节慰问金、生活困难补助金和特殊困难帮扶金,为在自治区社保领取养老金的自治区级以上劳模发放荣誉津贴和专项帮扶金,努力做到精准帮扶。近三年来,区总累计为900多人次的全国劳模进行了免费体检,组织1300多人次的自治区劳模和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参加疗休养,使劳模充分感受到党和工会组织的温暖。
选树第二批“北疆工匠”
包头市总工会组织劳模工匠志愿者服务队到幸福南路社区为居民维修家电
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70年来,自治区总工会初心不改,始终带领全区各族职工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当成奋斗的舞台,把每一项工作都作为奉献的途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立在改革潮头,自治区总工会将继续团结广大职工,在新时代里大显身手,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充分展示祖国北疆产业工人的实干与担当,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执笔/徐腾飞 图/自治区总工会经济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