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一一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成立70周年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成立70周年 | 波澜壮阔70年,崇高使命扛在肩 ——内蒙古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70年巡礼

发布时间:2019-04-20 来源:

  2019年是自治区总工会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波澜壮阔,70年春华秋实。自治区总工会在自治区党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中心任务,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为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5年中央首次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后,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团结动员各族职工群众,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生动实践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谱写了自治区各民族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历史新篇章。

  职工队伍和工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951年2月21日,绥远省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1949年5月1日,内蒙古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1952年,筹委会改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会联合会筹委会,1953年10月,自治区工会联合会筹委会与绥远省工会联合会在归绥市合署办公。1954年3月,撤销绥远省工会联合会建制,合并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会联合会筹委会。1955年7月7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呼和浩特召开。当时,全区共建立地方工会组织49个,自治区级产业工会7个,有基层工会1940个、职工212695人、会员153286人。到1978年,全区职工总数已增加至183.2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0.04 %。截至2018年底,全区建会单位职工总数达到600多万人,基层工会数增加到64370个,会员数增加到550万人。职工队伍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长,而且分布行业逐步拓展,职工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自治区产业工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涵盖行业逐步扩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

  2010年10月,全区出租车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现场会在包头市召开

  2018年5月,锡林浩特市农牧民工现场扫码申请线上入会

 

  建功立业活动深入持久开展

  1949年2月9日,自治区召开第一届劳模大会。1954年6月9日,全区开展了第一次大规模技术革新运动。自治政府成立后的内蒙古总工会,团结带领全区各族职工,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总工会紧紧围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广泛开展了“六比一创”为主要内容和“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为主题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绿色发展,组织开展节能减排立功竞赛活动和“五小”创新活动;围绕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三项竞赛活动(劳动技能、节能减排、“安康杯”)单位达到建会企业的80%。深入开展“百万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带动25.6万家企业单位组织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能比赛。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北疆工匠”选树活动。截至2018年底,全区参赛职工达到2600万人次,17.8万名职工晋升职业技术等级。扎实推进职工创新体系建设,全区已创建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993个,7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共表彰1106项职工创新成果,13项成果荣获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奖。

  2012年5月,自治区苗木移植职业技能比赛在乌尔旗汗森工公司举办

  2013年7月23日,全区职工“劳动托起中国梦”主题演讲比赛在呼和浩特举行

  创先争优劳动竞赛活动蓬勃开展

  大国工匠、内蒙古一机集团大成装备公司焊工卢仁峰现场演示“顶压焊”技能绝活

  2015年12月,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呼和工务段根据大机捣固作业后检查回填工作开展专项劳动竞赛

 

  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日益提高

  在工会组织“建功立业”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的进程中,我区广大职工群众通过生产和工作实践,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了工人阶级信念坚定、立场鲜明,艰苦奋斗、勇于奉献,胸怀大局、纪律严明,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为中国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推动形成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社会氛围。改革开放以来,全区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467人次、省部级劳模6457人次,大国工匠和北疆工匠21人。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后,全区推进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我区包括农牧民工在内的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整体素质逐步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加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2019年,为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自治区印发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创新技能导向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了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为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注入活力。与此同时,广大职工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渠道更加畅通,包括农牧民工在内的一线职工在各级党代会、人大和工会代表大会及企业职代会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在群团组织挂职和兼职比例明显提升。党的十九大,我区有9位劳模工匠代表当选十九大代表并参会。

  2009年9月,呼和浩特维多利集团安保部职工、农民工代表孟何首次参与工会选举,并当选为自治区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内蒙古丰川酒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制酒车间主任张根九在人民大会堂参政议政

 

  工会组织源头参与力度逐步增强

  工会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加强,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内蒙古工运事业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198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要把工会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自2004年1月,自治区总工会与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来,已经连续召开十一次联席会议,就研究加强工会组织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和进城务工人员权益维护、支持地方工会职工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组织开展“环卫工人关爱行动”、支持工会组织依托“互联网+”创新服务职工工作和把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贫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党政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保障和维护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协调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很好效果。目前,全区12个盟市、103个旗县(市、区)全部建立了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2006年,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工会工作会议,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的意见》,之后又多次专题召开全区工会工作会议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工会工作,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区总工会积极参与推动,自治区人大通过立法调研,陆续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工会法>办法》《内蒙古自治区私营企业工会条例》《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民主管理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进一步完善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法规政策依据。

  全区各盟市,旗县(市、区)工会建设不断强化,截至目前,由同级人大、政协副职担任工会主席的盟市工会达到9个,由同级人大、政协副职担任工会主席的旗县(市、区)达到38个。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了工会工作力量。仅十八大以来,全区共培训专职工会工作者3.4万多人次,培训兼职工会干部23万多人次。目前全区共有939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

  2018年7月3日,自治区政府与自治区总工会召开第十一次联席会议,就进一步做好城镇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

 

  工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坚作用持续彰显

  区总和各盟市(旗县、市、区)工会与政府普遍建立了联席(联系)会议制度,专题研究制定落实全区或地方涉及反映职工权益保障中突出问题的工作措施和办法。1999年4月,经自治区党委批准,成立了自治区厂务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召开全区厂务公开工作暨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动全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促使各类企业进一步强化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自2002年起,全区盟市工会普遍成立了协商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工作机制。从1995年起,区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全力在各类企业推动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坚持做到企业新建改制、组建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三同时”;目前全区80%以上建会企业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成立了职工(维权)诉求中心,积极做好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和仲裁工作。

  2002年8月28日,自治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第一次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2015年2月,敖汉旗餐饮一条街举办工资集体协商签字仪式

 

  服务职工的体系更加健全

  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以精准帮扶为重点,全力构建工会服务职工体系。2002年全总印发《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意见》以来,自治区总工会积极行动起来,到2004年5月,全区12个盟市全部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截至2018年,全区现有职工帮扶中心139个,帮扶站点2170个。高度关注环卫工人的生产生活。目前已在全区建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3963家,温暖了全区6万多名环卫工人的心。关心爱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区现建成“爱心妈咪小屋”近500家,其中,自治区级316家。注重职工文化体育活动阵地建设。全区已建成8个盟市级工会职工文化活动阵地,73个旗县级工会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会员普惠工会取得新突破,全区开展会员普惠性服务的旗县(市、区)工会已达到85个,累计受惠会员达100多万人。工会经费服务服务基层的力度不断加大。2004年自治区实行委托地税代征工会经费以来,落实全国总工会经费收缴“一改三策”的重大举措迈出新步伐,自治区总工会用于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的本级工会经费总额由80年代初期的不足30%上升到2017年的70%以上。从2013年开始,每年实施以收入保障、促进就业、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职工办实事计划,每年办好10件实事,让更多的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从中受益。

  2012年11月12日,全区全额代征工会经费和国库汇缴清算工作会议在呼和浩特召开

 

  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全区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保证了工会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党政关心的焦点、工会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察实情、找原因、提对策,进一步提高了工会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服务基层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工会干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聚焦主责主业,牢固树立职工需求导向,把工会服务工作精准落实到职工需求上,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创新工会工作方式,积极开展“互联网+”工会工作。依托新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创建即时、便捷、交互、高效的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平台,完善门户网站,创建微信公众号,实现依托“互联网+”更直接、更便捷地联系服务职工。自治区总工会、各盟市工会、部分旗县(市、区)总工会建立了门户网站,旗县级以上地方工会开通微信公众号,建立了全区工会微信矩阵和微信集群,初步形成了网上网下深度融合、互联互通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全面加强工会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建设本领高强的工会干部队伍,加强工会干部作风建设,夯实工会基层基础,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

  “潮头登高再击浆,无边胜景在前头”。步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自治区工运事业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重托,职工的期待是各级工会勇往直前的动力。让我们继续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蒙古马精神,肩负起团结动员全区各族职工群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共建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崇高的使命,继续谱写新时代模范自治区工会建设新篇章!

    (执笔/康志华  谢云学  张妍赟  王瑞波  图/自治区总工会传媒信息中心提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