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产改”进行时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纵深发展

谱好产改协奏曲 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丨坚持“四个注重” 汇聚改革合力 扎实推进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通辽市总工会
 
  近年来,通辽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注重在思想引领、技能提升、关心关爱和试点先行上下功夫,推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一、注重思想引领,持续筑牢产业工人思想基础

  始终把加强非公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抓在手上,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承办全国工会职工示范性主题阅读内蒙古通辽专场活动和全区职工阅读成果经验交流会,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首届职工群众歌唱大赛、职工书画展、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参与职工近万人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哲里木版画职工作品全国巡展,走进20多个城市、覆盖职工10万余人次,获评全国工会创新工作案例。反映产业工人风貌的原创歌曲《劳动最光荣》、《快递小哥》在全总媒体平台刊播并获奖,通过寓教于乐,教育引导非公企业产业工人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二、注重技能提升,搭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平台

    聚焦“五大任务”和“六个工程”,争取区总出台《支持通辽市总工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中国绿电铝之城的十项措施》,有力助推通辽产改工作和绿电铝产业发展。组织开展通辽市“十大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双百万亩”项目区防沙治沙劳动竞赛、全市非公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2个非公企业竞赛入选全区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全市参加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的非公企业职工有12.1万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2120条、完成技术革新1553项,新建非公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6个。聚焦工匠人物,连续六年开展“科尔沁工匠”、“科尔沁能工巧匠”选树活动,推荐7名非公企业职工参选“北疆工匠”培育对象。

 

 

三、注重关心关爱,提升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聚焦推动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常态化开展工会促就业、送温暖、普惠服务、疗休养、关爱女职工等服务方面向非公企业职工倾斜,承办由全总指导的东北三省一区工会帮就业专场招聘会,提供用工需求2.3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030人。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为重点,建立“333”工作机制(即“突出三个注重抓、强化三个到位、实现三个提升”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引领关爱“十大行动”,重点围绕稳岗就业、帮扶救助、维权保障、爱心助力、地位提升等方面办好事办实事,这一经验做法在《工人日报》头版和全总微信公众号刊登。扎实开展非公企业建会三年行动,推动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全市非公企业工会组织达到1786家、会员15.19万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平台企业开展集体协商,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353份,覆盖职工3.96万人。

 

 

四、注重试点带动,有序推动非公企业产改工作


  坚持以点带面、试点先行,采取全面试点与项目试点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在金叶广场、蒙古王实业、梅花生物、源源能源、联晟新能源材料、玉王生物、锦泰新材料等7家非公企业开展自治区级产改试点工作,在2个地区和9个企业开展市级产改试点工作,在加强党建带工建、探索创新工建方式方法,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通辽市总工会以“上参下”方式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经验,被《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来源:通辽市总工会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