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期
201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90周年,这一年也被看作中国工会改革“元年”。是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第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全总正式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也标志着覆盖全国的群团改革拉开帷幕。
改革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解突出矛盾,回应职工关切,形成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面改革态势。
1年后,一份近万字的总结报告,向广大职工群众展示了工会改革的丰硕成果——7个方面27条举措如期完成,原定制定25项制度文件,实际出台35项。
提高工会领导机构职工代表比例,增强工会组织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是改革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2016年1月17日,在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全国劳动模范、农民工代表巨晓林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全总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中,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分别增至15.4%和13.5%。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到工会改革的坚决态度和担当作为: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
从试点先行,到全面铺开,工会改革蹄疾步稳。以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为引领,31个省(区、市)总工会均制定了改革方案。
致力于深化工会改革,2018年,全总下发《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和20多项制度文件,将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以改革创新为牵引,工会工作持续“上网”。从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智慧工会”,到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明确“创建直达亿万职工群众、集成工会全部服务内容的服务终端”目标,再到2024年全面实施工会数智化建设工程,“职工之家”APP上线运行,工会工作总能力总水平持续提升。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如今,改革创新已成为工会工作的思维理念,为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持续注入生机活力。
责任编辑:吾日晗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