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溢彩漳河水,铺锦叠翠杨柳岸,与鳞次栉比的房屋,巧妙地融为一体,向东迤逦而去,这便是家乡流淌千年的漳河。
我的家乡临漳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古称邺县,地处中原要冲,“为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战可攻,退可守,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漳河横贯临漳全境,是境内的主要河流。
儿时绿树白云间,梦中青草小河边。儿时的漳河,一年四季都美丽如画。
春天来了,柳树萌出一树嫩黄丝绦,绵绵缠缠,袅袅娜娜,堤含柳烟,河水也因此染上一股灵秀之气,像绿缎子一样蜿蜒伸向远方。鹅鸭们又有了新的天地,欢快地追逐嬉闹,伴着燕子清脆的鸣叫,给春天的漳河平添无限活泼、生机。
在夏日的热烈氛围中,柳树早已是一树浓荫,人们爱坐在树下攀谈,啃着绿皮红瓤的西瓜,憧憬着银棉金谷的丰收年景。而河面上,一叶小舟正撒网捕鱼。渔网撒开了,像一条白练一头扎入水中,倏地不见了;收上网,则见满眼活蹦乱跳的鱼虾。
当秋的凉意播向人间的时候,树叶已翻作金黄,像一树的蝴蝶栖满枝头,偶尔几丝微风吹来,树叶极不情愿地打着旋儿落在水面,惊得发呆的鱼儿箭一般逃离。而那微风过处,波光粼粼的水面,使漳河愈发显得风姿绰约了。
最美的季节该数冬季了,柳树一身蓬松的盛妆,显得雍容典雅、玉洁冰清。最好别贪心地抚摸柳枝,否则成片的霜花会落到你的脖子里,冰得你机灵灵打颤。太阳渐渐露出脸来,岸边结冰的地方则成了孩子们天然的溜冰场,欢声笑语溢出河床,飘向天空。
漳河一年四季把美丽栖于树荫,溶于水中,那水汪汪的清澈灵秀永远使人耳目一新,于是“曹冲称象”的智慧妇孺皆知,“建安七子”的才气便风行水上,“铜雀二乔”的国色便名贯古今,“貂蝉拜月”的故事千古流芳,从而也使我的家乡因临漳河而远近闻名。
滚滚漳河东逝水,还流淌着辉煌灿烂的古邺文化。
春秋鬼谷古邺横空出世,开世界军校之先河,门徒孙膑、庞涓、毛遂、苏秦、张仪等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纵横家彪炳史册;战国邺令西门豹投巫治漳,破除迷信,发展生产,泽流后世;汉末曹操居邺称霸、统一北方,留下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绝句;而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形成了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建安风骨”,为邺地赢得了“中原文化之阶”的美誉。郭沫若评“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表现。” 浪花带不走漳河的千古风流,黄沙遮不住古邺的时代风采。如今,漳河滋润的古邺大地愈发光彩夺目、令人神往。
铜雀三台遗址公园拔起于曹魏邺城西北角,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遗址公园内现有金凤台遗址、铜雀台遗址、曹操塑像、文昌阁、曹操转军洞、碑廊、建安七子馆、邺城遗址及三台模型展示、文物陈列馆等景点。
1988年,临漳县邺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曹操墓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临漳县)西12公里处被发现,解开了“曹操七十二疑冢”千古之谜,曹操墓入选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2010年,临漳县邺城遗址参展上海世博会,被安排在河北馆第一展厅。
2012年,临漳县邺城遗址产业园荣获河北省“十大文化产业项目”。铜雀三台遗址公园、邺令公园被旅游局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铜雀三台遗址公园还获得十八届亚洲旅游业金旅奖“2012金旅奖最具文化特色风景名胜区”和“2012金旅奖最具投资价值旅游景区”两项洲际大奖。如今的临漳“六大名吃”“大锅羊汤”“临漳扒兔”“黄辛庄块肉”“热锅肉”“顶盖烧饼”“传统烩菜”等脍炙人口,16个特色小吃远近闻名。临漳被称为都城规划建设肇始地、建安文学发祥地、鬼谷子诞生地、西门豹治邺惠民地、成语典故富集地、“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荣获大奖名副其实。
城因河生,地因河名,一条河流就是一座古城的血脉,它早已渗入每一个临漳人的骨髓里,流淌在人们每一丝的气息里,生生不息、绵远流长。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此去经年,故乡已渐远。楼外楼,山外山,任他风云千里多变幻,故乡依稀在身边,深情默默到永远。我抬头,望青天,追逐远去的岁月,白云悠悠思悠悠,仿佛看见慈母仍像召唤河中戏水的孩子回家吃饭一样,站在河边将远方的游子悠悠牵念。
天上星星一点点,思念到今天。草原的风一次次拉长我对家乡漳河的思恋,北疆的云一片片飘飞我对家乡漳河的爱恋……
夜阑卧听风吹雨,故乡漳河入梦来;梦里不知身是客,明朝酒醒对残月。家乡的河啊,今夜,你一定又会随纷飞的雨飘进我的梦中。
(李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