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更多封面
首页 > 职工天地 > 人物写真

小车床 大舞台 ——记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4车间朱海超

发布时间:2021-12-17

朱海超是北重集团防务事业部604车间数控车工。2011年进入公司成为一名数控车工,在数控车工的岗位上,雕刻着自己精彩的人生。

22岁的朱海超,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公司防务事业部604车间,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他就被现实上了一课。“在学校学习了三年的数控技术与自动化专业,走到工作岗位上才发现除了设备功能、基础操作之外,一切都要重头学习”。这让朱海超对数控车工有了新的认识。

之后的日子里,朱海超跟着师父学习数控加工技术,从装夹、校准开始,他渐渐掌握了数控加工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术。

在他逐渐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时候,一个更大的挑战悄然而至。2014年,车间一次采购了4台数控车床,替代原有的14台普通车床,如何把产品过度到数控车床上,成为车间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一道“坎儿”。

如何让数控设备尽快投入生产,针对这个难题大家一起探讨工装卡具的制作,怎样设计、制作适合数控车床专用的工装卡具、刀具,是朱海超一直思考的问题。

解决了设备的问题,人员分配又出现了困难,数控设备对科班毕业的朱海超来说当然不在话下,但是对在普车上干了大半辈子的老师傅们来说确是个天大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班组提出“一对一”帮助计划,每一个数控车工对点帮助一个普车老师傅。

朱海超说:“以前是老师傅带年轻人,现在是年轻人带老师傅,身份互换了,但是学习没有断,就像我现在带的老师傅57岁了,在普车上干了几十年,虽然数控车床的编程、对刀等操作不是他的强项,但他们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

面对困难朱海超没有退缩,他耐心的给老师傅讲解操作要点、参考点的设置,手把手的教他们数控车床编程、对刀方法,通过不断传授,老师傅逐渐从不会操作数控设备到可以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加工,提高了零件产出率。

朱海超交班前把程序提前编好,方便对班的老师傅操作。“那一段时间我就怕下班以后电话响,十有八九就是设备出现撞车、打刀故障,打刀了还好解决,撞车就麻烦了,严重的时候需要换配件,等配件、维修、调试,有时候设备要停上十天半个月,没有备用设备耽误的生产进度只能通过后期加班来弥补”朱海超。

通过对老师傅的帮助,朱海超对数控车床加工有了自己的感悟:“其实数控编程的过程更像是数学公式,套用就行。加工难题就在于如何选择适合工件的加工方法,工件要根据形状、材质、尺寸要求、加工精度要求以及现有的加工刀具从而确定转速、进给量、吃刀量,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加工方法”朱海超跟记者介绍道。

不锈钢材质的工件具有“粘、硬”的特点,朱海超通过不断摸索,针对“粘、硬”材质的特点,总结出“吃小刀、快推刀、勤进刀”的加工方法,这样既能保证加工质量,又能节省刀具,该加工方法适用于所有具有“粘、硬”特点的材料加工。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朱海超开始尝试用数控车床加工细长杆,都说细长杆不好加工,朱海超经过不断试验总结出“粗加工从外往里吃刀,精加工从里往外加工”的方法。按照此方法,他加工的细长杆类零件都能按照工艺要求完成加工任务。

2020年,公司承担装备产品生产任务,分配到车间23个品种,朱海超一个人参与了12个品种的加工任务。这批零件属于不规则的异型件,且加工精度要求误差在2微米以内,异型件加工不仅要保证每个加工步骤精度还要保证成品的垂直度、同轴度、平度等零件的整体精度,这就需要操作者对所使用的设备运转情况熟记于心。

朱海超说:“现在虽然是数控车床加工零件,但是每台车床的使用年限不同,磨损程度就不同,要掌握车床传动丝杠松紧度、间隙,刀具磨损情况都要掌握,对需要进行精加工的环节要留有余地,1微米1微米的加工,稍有不注意精度就达不到要求。”朱海超在加工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掌握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

通过不断努力,朱海超的数控加工技艺逐渐成熟,这让他有了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想法。2020年,朱海超参加包头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了数控车工组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何庚)(责任编辑:王瑞波)

图片5.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