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更多封面
首页 > 职工天地 > 人物写真

从普通工人到动力系统智能化引领者的蜕变——记内蒙古一机集团动力能源公司王建光劳模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0-10-19

  内蒙古一机集团王建光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要成员由动力能源公司劳动模范、运营管理一线的专家以及自动化、电气工程技术重点培养学员等15名高技术技能人才组成,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7名、高级技师3名,是一支掌握先进技术,敢于创新的专业团队。工作室占地面积146平方米,有工业自动化实训室、电力自动化实训室、软件开发室、自动化元器件维修室等四大模块组成。近几年来,王建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内建实力,外树形象,紧紧围绕“弘扬劳模精神 打造劳模品牌 放大劳模效应”的文化理念,设计了文化墙,有工作室简介、工作室规划以及工作室主要成员简介等。内部设计了荣誉墙、创新成果展示墙、劳模风采、工作室理念等,浓厚的文化氛围,更加激发了团队成员的责任和担当。  

打铁必须自身硬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法国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中国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著名诗人顾城等都是自学成才,成就斐然的例子。王建光虽然和这些历史名人相比相去甚远,但在内蒙古一机集团来说,王建光是真正由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工人成长起来的动力能源系统智能化引领者的专业技术人才。记得他刚参加工作在车间从事电工作业,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如今,他每年平均自掏腰包购买3000多元各种专业书籍和管理方面的书籍,孜孜不倦地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琢磨、验证、记录,从书本中学习、上网学习,跟师傅学习请教,他用所学知识自制自动化试验台,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硬功夫,先后在原一机工学院机电专业、哈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漫长地进修学习,通过大量自学,他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逐步掌握了模拟电子、数字电子、PLC编程等相关基础知识,并编写了10万字的读书笔记。无论在哪里工作,他总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并能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正是由于他的自学超过常人,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充分释放,才取得了些许成绩,2011年,王建光被自治区总工会评选为学习型标兵,同时获得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于是他更加努力了。正是在这一年,一机集团提出了加快能源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这给王建光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广阔舞台,他被调到技术室自动化组,主动承担了氧气系统自动化监控系统改造任务,由于氧气厂房工艺管道多,他每天深入到现场与相关人员了解运行工艺及设备情况,一项项地提出最优化的技术方案,结合制氧工艺及氧气站现有运行工况,多少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实验失败与成功的碰撞,800多天的辛苦付出,他完成了DCS系统在制氧工艺中的应用开发,带领攻关项目组成员独立完成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运行程序编写、二次组态软件开发等项工作,完全实现了数据远程监控管理,在这个项目中,他提出采用工业现场总线通讯协议,利用西门子PLC的强大通信功能,实现了主站与从站信号数据传输使用一根DP信号线来完成,为一机集团能源系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隔三年,他借鉴氧气系统自控系统成功改造的经验,又主动提出对厂采暖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改造,成功实现了西门子SAPHIRWINCC组态软件的结合,完成了SAPHIR控制器程序编写和上位机WINCC程序的编写以及现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系统建成后,能够动态显示采暖泵房内所有设备在线运行状况,并能够自动根据冬季室外温度联调系统,根据厂区和居民区采暖昼夜温度的不同需求,调节系统流量改变采暖运行工况,达到系统平衡与稳定,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采暖存在的供能不均衡问题,而且运行效果特别显著,真正达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截至目前,他的技术双向发展,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齐头并进,一机集团拥有能源输送管网近100公里,各种能源支线用户1000多个,各种能源动力站房30多座,包括电力、压缩空气、氧气、天然气、蒸汽、热水采暖和水能源等。能源调度指挥中心的建成,使动力站房实现了数字化管控,能源加工转换达到精细化管理,厂区内800余块手抄计量表从数据的录入、统计到消费结算全部实现了电算化,水的平衡度提高20%,需量电费同比下降1.8%,采暖供热总量同比减少4.4%,空气单耗下降7.3%,年节约人工成本及各项转换费用6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50多年的传统落后模式,技术含量如此高的能源信息化建设项目,就是由工人成长起来的动力自动化专家王建光亲自干出来的。2017年,他被授予包头工匠,同年,他负责的创新工作室被授予包头市劳模(职工)创新工作。

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持续创新

  王建光个人的成长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新时代企业需要协作、协助和强有力的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王建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多年来,一直立足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发挥专业优势,以数字化能源建设为目标,加大工作室能源自动化技术创新和研发力度,实现能源生产转、供、用三位一体的体系化、数字化管理。劳模创新工作室瞄准技术前沿阵地,紧抓能源数字化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开展各类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的能力建设,以适应动能公司能源数字化系统快速发展需求。首先是选送王建光等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院校,学习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学习工业自动化技术。其次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电力、工业自动化实训室平台培养电力及能源自动化系统高技能人才。再次是通过“名师带徒”“结对子”的学习形式,立足岗位,学用结合,培养技术骨干,打造自动化人才后备力量。

 

  由他带头负责的《一机集团动力能源管理系统控制中心研究与应用》,获包头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大型军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控》成果获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一等奖;《通过能源信息化建设,提高能源精益管控水平》项目荣获全国精益项目二等奖;今年“热锻能源管理系统”成果申报发明专利,专利号202010443943.7;同时“热锻能源管理系统”成果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热锻行业建立能耗管控平台的研究和应用”正在申报今年内蒙古科学技术进步奖。

  经过十多个春秋冬夏,在王建光及他所负责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下,通过对整体动力系统进行数字化改造,完成了一机集团能源系统“一个能源数字化指挥中心和七个自动化集控站”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了21座动力站房的无人值守,远程操控,彻底改变了30多年落后的大量人工管控运行模式。职工总数比二十年前减少了57.6%,运营效率大大提升。同时建立了一套集数据采集、系统通信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全面监测、控制和管理动能设备和管网,为及时调整,合理供应水、电、气、热等能源创造了条件,并将能源运行指挥调度、能源生产监控、能源计量数据采集检测、能源消费结算、能源消费统计、能效水平统计监测、能源指标管理等系统集于一体,建立起能源系统信息化管控多用户网络平台,实现了能源输入、加工转换、输送分配、终端使用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并多次利用掌握的自动化技术对外承揽了近千万的自动化项目,为公司创效。

  立足当前,他信心满满;面对未来,他未雨绸缪。王建光带领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将一机集团能源系统打造成全区企业数字能源的示范点,为早日实现内蒙古一机集团打造国际一流特种车辆研发制造集团的奋斗目标,努力建设亮丽内蒙古再创新辉煌。(高海洋)

image0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