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职工天地 > 人物写真

陈文军:“钢铁侠”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9-03-14 来源:
  
    当威武的“钢铁侠”——坦克驶过天安门,激荡着每个国人的心时,当霸气的“钢铁侠”——坦克冲破重重障碍抵达终点,迎来各国军迷疯狂点赞时,每一次的欢欣雀跃、每一次的骄傲自豪,背后都有他默默守护着“钢铁侠”,他就是一机集团第四分公司409车间装配钳工陈文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立足岗位,把工作干到极致,履行好强军首责就是爱国,他用二十四年如一日兢兢业业的埋头苦干诠释着这句最朴实的话语。

军工命题

唯有极致能闯关

1995年,陈文军来到一机集团,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由一名徒工逐渐成长为一名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曾获“包头市五一劳动奖章”、“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7年被评为“包头工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8年被评为包头市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先进个人。

陈文军凭借高超的技术,被工友称为火眼金睛的“故障克星”。在变速箱试验过程中,陈文军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在不拆箱分解的情况下,对故障原因及故障点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大大节省故障判断分析成本,提高故障排除效率。2015年,中俄坦克两项比赛装备所使用的双流综合传动箱由一机集团承制,在零件、工艺、装配程序等均无问题的情况下,该箱体在部件试验中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液压系统工作不稳定情况,一度成为影响参赛装备顺利交付的关键窄口。为确保装备顺利交付,一机集团成立了问题专项组进行解决。陈文军作为牵头专家,在对问题进行确认分析之后,凭借多年的装配工作经验,精准判断出是由于固定螺栓力拧紧矩分配不均匀致使加工精度只有千分之几的零件的配合间隙缺失,导致精密阀芯无法灵活运动,液压系统运行异常。从而成功解决了问题,保证了中俄参赛装备的顺利交付。

“我现在装配的大部件600多公斤,由小到螺母、大到轴组的270多种、1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我经常要从这1000多个零部件的装配中准确的判断出以毫米计算的误差值。”陈文军一边装配,一边向记者介绍道。他精通各类变速箱的装配原理,尤其在变速箱的科研装配和故障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造诣。能够凭借对变速机构装配原理的熟练掌握,实现对装配间隙和力矩分配的精准调教,达到一次实验合格率98%以上。在2017年朱日和阅兵军演中,坦克需要在复杂地形中频繁进行各种极端条件的实战测试。测试中,坦克多次出现漏油、转向系统异常等问题,直接影响军演前的试车进度。陈文军作为传动部件的首席保障专家,根据多年的装配经验,经过认真分析排查,成功找到了油液漏点和转向异常的原因,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了攻克解决。军演之后,设计部门对提出的设计改进建议进行了采纳,从根本上解决了该型坦克在复杂地形进行极端条件试验中由于震动大、频次高出现的转向泵高压油管接头漏油的问题,为后续同类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强军首责

技术创新再发力

陈文军对工作精益求精,积极探索新的加工方法,用心钻研技术,有效改进工艺,不断创新发明,总结出了包括“综合传动装置螺栓拧紧力矩在实际生产中的控制方法”、“行星框架特色装配操作法”、“具有多道密封环的复杂结构密封副精准装配方法”等多项操作法,有效提升了综合传动装置装配效率及产品质量。

陈文军把工作视为人生奋斗的舞台,把车间视为自己的家,把图纸、工具视为自己的挚友。在陈文军工作的现场,起子、钳子、锉刀、手锤、扳手等各种型号的工具散放在工具车上,一个圆柱形的工装吸引了记者。“这是一种应用于圆螺母的拧紧工具,新型螺母力矩要求极大,用一般工具,需要四个人共同配合完成,力矩过大,不小心就会对人造成伤害。现在用这个拧紧工具,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操作。”由其自创的“一种应用于圆螺母的拧紧工具”申报为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像这样的小改小创,已是陈文军工作的“标配”。“近几年任务异常繁重,到我手里的活儿都是科研件、急件,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快速完成任务,我都会提前做预案。”陈文军拿出预案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在装配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工艺、质量等问题。2018年,陈文军发现泵组在综合传动箱装配过程中,由于空间狭小无法使用吊装,同时受重力下垂的影响,需要三个人使用工具辅助撬起,经常造成滤网损坏,导致液压系统过早损坏的问题。他仔细翻阅图纸、对照之前做的预案,碰撞思想的火花,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创新性地提出了逆向装配思路。通过翻转台架的功能,优化装配顺序。科技并不是纸上谈兵,有了方向,陈文军利用生产间隙,按照原有计划方案,将泵组吊起安装,但就是想象中的这个操作并没有那么简单,拆卸、吊装、旋转角度,陈文军在反复试验中,终于摸索到了解决办法,利用吊车将泵组滤网朝上水平推入,解决了钝器损坏零件的现象。

拳拳赤子心、殷殷爱国情。在陈文军眼里,爱国不仅仅是美好的理念,爱国是生产车间里攻坚克难的负重前行,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不舍昼夜的刻苦钻研,是勇攀科技高峰、守护国之重器的创新自信,他用他多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谱写出爱国敬业的模范之歌。

文/段婷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