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更多封面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他山之石

关于推进工会服务帮扶精准化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06 来源:

  在新常态下,随着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不断深入,职工群体特别是困难职工群体也相应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对本溪这样的传统老工业基地而言,特有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尤为突出,工会服务职工的任务依然繁重,结合不同困难职工群体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新业态,对职工群众实施精准服务帮扶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发展的要求,更是工会回归本质属性,全方位提高服务职工实效的必然选择。对此,本溪工会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把握职工特点,以实现服务“五精准”为目标,把力量更多地投入到一线职工和困难职工群体中,以大数据为依据,以网络为平台,以创新措施为手段,为职工提供项目化、精准性的服务,走出了一条极具本溪特色的工会服务帮扶的新路子。

  一是积极创建职工数字服务管理平台,对困难职工实施依档施助,实现了帮扶对象与人员精准。实现帮扶对象的精准化,是帮扶工作精准化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工会帮扶工作,提高工会帮扶工作水平,实现工会服务帮扶的转型升级。在对困难职工实施帮扶救助中,本溪工会从完善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入手,运用大数据手段积极构建市级困难职工信息管理系统。按照“按人索骥,分类管理”的原则,重点对低保户、低保边缘户、意外致困户、农民工、单亲女职工、困难劳模等六类困难职工群体进行分类登记。在对困难职工的档案管理中,做到了“六个随时”和“三级认定”。首先,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遵循“六个随时”原则,即随时发现随时录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撤档,及时、有效地跟进困难职工的信息变化。截至目前,本溪市现有在档职工2.16万人,其中意外致困户1.03万人。另一方面,困难职工的电子档案由基层工会按隶属关系逐级上报,形成企业(社区)工会、县(区)与市总工会逐级认定的“三级认定”制度。根据“六个随时”和“三级认定”的制度原则,做到对困难职工档案及时、有效、科学、准确地录入及管理。同时,本溪市总工会在困难职工的档案管理中,采取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动态管理,严格执行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准确及时地建立和梳理困难职工档案,逐步实现工会对困难职工管理的规范化、电子化、网络化、精准化,为“依档施助,精准帮扶”奠定基础。

  二是制定困难职工标准和范围,对困难职工实施分类救助,实现了帮扶范围和标准精准。帮扶标准的精准化,是帮扶工作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认定和落实真正的帮扶群体,细化帮扶措施、明确帮扶原因及帮扶标准,保证帮扶工作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对此,本溪工会注重从提高“两性”入手,全面实现服务标准的精准化。注重困难职工认定范围的针对性,是实现帮扶标准精准化的重要前提。本溪工会将困难职工的认定对象分为五大群体:建立工会组织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在岗、退休的工会会员(职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明确困难职工的认定范围,有利于更好地承接政府资源,保障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注重困难职工认定标准的层次性,是实现帮扶标准精准化的重要步骤。对困难职工的认定标准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基线,分别对符合相应标准的困难职工家庭实施相应的救助。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精细化标准,提高了对困难职工实施标准认定的科学化、准确化水平。

  三是制定并规范专项帮扶资金管理办法,保证资金与帮扶项目对接,实现帮扶资金发放与使用精准。实现帮扶资金使用的精准化,是实现帮扶精准的必要条件。本溪工会在帮扶资金管理、发放和使用中,坚持“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原则,对困难职工实施“依档帮扶”、“实名帮扶”。在《本溪市困难职工帮扶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全市各级工会应根据相应的要求和管理办法,准确核查困难职工家庭状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并进行实名登记,根据困难职工的实名制档案进行相应的动态化管理和资金发放。“非现金支付”原则要求用于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的帮扶资金,应当通过银行卡(存折)发放,并将帮扶项目、金额、次数和具体时间通知发放的困难职工家庭,并将银行对账单存档备用。除此之外,帮扶资金还实行“专款专用”原则,不得改变用途和扩大开支范围。通过以上三项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能,确保资金规范安全运行,进一步加强专项帮扶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四是利用“项目制”帮扶手段,对困难职工实施及时救助,实现帮扶项目与措施精准。推进服务帮扶项目及措施的精准化,是实现精准帮扶的最终途径。“送温暖”系列活动和职工技能培训等“项目制”帮扶手段,使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化。本溪市总工会积极开展了“春送光明”“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四季送”以及“两节送温暖”系列活动,充分利用专项帮扶资金,开展好职工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法律援助、金秋助学等活动。2015年“两节”期间共救助困难职工21425人,发放救助资金976.6万元。此外,本溪市总工会通过做好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积极承接政府资源,促进职工的再就业。目前,市本级和各县、区总工会共建立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22个,逐步建立招生、培训、就业一条龙的就业服务链条,提高培训的实效。2005年以来,各级工会共开展创业培训13期,培训学员390人,成功创业200余人,带动就业2400余人。开展家政服务培训32期,培训学员1900余人,其中90%的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此外,针对就业困难职工群体,各级工会多方式、多渠道组织职工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通过成立“职工再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的相关培训管理制度等措施手段,提高培训的质量与成效,为本溪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溪市总工会通过健全精准帮扶工作机制,实施精准帮扶方略,为职工的帮扶服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本溪市总工会在帮扶工作上走过的历程,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工会做好服务帮扶工作,必须首先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树立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会组织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面对新的形势任务,面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只有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找准工作方向,才能与党和职工群众心连心,真正落实好工会的服务帮扶工作。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也是工会的重要职责,更是工会服务大局的重要体现。

  二是工会做好服务帮扶工作,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努力在服务职工全方位均等化上有作为。本溪市各级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建立服务体系上探索实践,深入推进服务型工会建设,主动服务党的建设、服务本溪市的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职工群众需求。近年来,本溪市总工会注重引导工会工作突出服务、夯实基础、重心下沉、阵地前移,着力在推动帮扶工作触角向下延伸上下功夫,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努力多办职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让困难职工能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三是工会做好服务帮扶工作,必须以落实省总“五优化”措施为重要前提,努力在完善帮扶措施和手段上求突破。省总提出的“五个优化”,既优化工作内容、优化服务对象、优化体制机制、优化方式方法和优化考核考评,其核心就是“精准”。实现服务精准,不仅是建设新型活力工会的基础,也是工作做好服务帮扶工作的前提。坚持“以变应变,变中求进”就是实现精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顺应工作大局,顺应发展需要、顺应职需求,找准工会服务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实现工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是工会做好服务帮扶工作,必须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方式和方法,努力在实现服务帮扶精准化上见成效。努力构筑工会维权帮扶的平台,是工会帮扶工作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总结以往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帮扶工作完善规范、有效运作的新路子,力求在广覆盖、多方位、求实效上下功夫。真正发挥困难救助、岗位救助、信访协调、法律援助等帮扶功能的整合作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帮扶对象,根据帮扶对象选择帮扶形式,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会帮扶工作的新内容、新方法、新载体,使工会服务帮扶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曹茜瑶)

  (来源:辽宁省总工会网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