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刚,现任内蒙古北峰岭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十三届委员。深耕农牧产业十余载,这位从科尔沁草原走出来的企业家,以实业报国的赤子情怀,创新构建“产业赋能+区域联动”发展模式,生动诠释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创新打造产业化联合体,构建长效脱贫新机制。在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李晓刚立足科右前旗产业发展实际,率先创建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打破传统农业单打独斗的发展桎梏,构建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四级联动体系,形成产业链、利益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格局,为实现贫困地区稳定脱贫注入持久动力,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税务局等6部门授予“农牧业产业化内蒙古自治区示范联合体”。在产业链示范方面,李晓刚以企业自有6万亩种植基地为核心,创建国家小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从品种选育、田间管理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他承担起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支持项目,编制大豆振兴关键技术模式集成方案,根据示范区生产特点,制定目标产量每亩160公斤的大豆宽幅平播三行栽培技术规程,将秋整地技术、播种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秋收技术、品种选择、种子包衣、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融汇贯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技术规程,使亩均收益提升15%。这种“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示范模式,让传统耕作方式发生革命性转变,带动周边20万亩耕地实现标准化生产。利益链共享机制的创新尤为关键。李晓刚建立“保底收购+溢价分红”双轨机制,年均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在保障基本收益基础上,根据年度经营情况向联合体成员二次分红。2024年,联合体成员户均增收1.8万元,较普通农户增收高出40%。这种“风险企业担、收益大家享”的分配机制,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户“增产不增收”的困境。服务链支撑体系建设凸显企业担当。李晓刚投入资金200万元,构建“田间学校+专家工作站”双轨培育体系,聘请农学专家指导农民种植,不拘泥于课堂教学,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植经验和技术,组织农技培训800余人次。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合作设立专家工作站,实现“专家驻点指导、技术实时转化”。同时,建立农资直供服务平台,为联合体成员提供低于市场价5%的优质农资,每年为农户节省生产成本超百万元。
精准施策激活区域经济,打造共同富裕新样本。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李晓刚带领企业实施“三维赋能”战略,通过消费帮扶、就业帮扶、品牌帮扶的协同推进,探索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企业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级扶贫龙头企业”、“内蒙古自治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内蒙古自治区‘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消费帮扶开辟市场新通道。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出台后,为深化京蒙协作,借助“京蒙帮扶平台”,李晓刚推动公司与海淀区餐饮服务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北峰岭系列产品进入北京各大高校和餐饮、商超,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林业大学、工业大学、人民大学、联合大学、北京红毛餐饮有限公司、北京谷美食家餐饮有限公司、北京车客家园连锁超市等20余家单位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在李晓刚的带动下,科右前旗食用油和大米等成功进入北京市场,为科右前旗农副产品走向全国贡献了力量。这种“以销定产”的精准对接,既保障了产品品质,又破解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就业帮扶培育内生新动能。在就业帮扶领域,李晓刚针对农牧民季节性就业特点,创新忙时务农、闲时务工的弹性用工机制,在春播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参与田间管理,在加工旺季组织农民进入分拣包装车间,年均吸纳就业500余人次,累计培训农牧民1200人次,使参与季节性务工的农牧民年均增收2000元,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增收不离乡。品牌帮扶打造价值新高地。李晓刚启动“首府品牌攻坚计划”,标志着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进入新阶段。他在呼和浩特市核心商圈投放600处广告,不但宣传企业自身的全产业链绿色粮油产品,而且将“源在兴安”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深度融合。在参加各类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设立品牌体验店时,与兴安盟其他企业、合作社协同发力,捆绑宣传,使兴安盟地区产品的整体品牌认知度获得提升,大幅增加了产品销量和产品溢价率。
实业报国践初心,振兴路上显担当。十余年深耕不辍。李晓刚始终秉持“实业报国、产业兴乡”的初心使命。从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到打造全产业链体系,从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到推动区域品牌建设,每个关键节点的战略抉择,都彰显着新时代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他创立的“产业赋能+区域联动”发展模式,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产业生态,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产品价值,借助区域协同放大品牌效应,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李晓刚带领公司持续深化产业化联合体建设,计划未来三年将联合体规模扩展至50万亩,带动农户突破1万户。通过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拓展电商渠道等举措,推动兴安盟模式走向全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实践智慧。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以李晓刚为代表的实业报国者,正以实干担当书写着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让塞北草原的振兴故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
来源:兴安盟工会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