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华夏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橙色战衣,逆火而行,用身躯筑起守护人民的坚固堡垒。刘志鹏,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位来自兴安盟科右前旗金界路消防救援站的消防战士,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消防事业的满腔热忱,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壮丽篇章。
坚守初心使命,永葆对党忠诚
人们常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那如果是“二次入伍呢”。刘志鹏从小就对那身戎装充满向往,怀着对军队的无限憧憬,2016年他义无反顾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过层层严格选拔,最终进入了海军陆战队猛虎连,他先后参加为期87天的南海随舰护卫任务、舟山群岛联合军演以及南海军演任务、中俄联合演习比武集训等十余次,获得优秀士兵一次。两年的服役期看似短暂,但让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坚毅果敢、有担当作为的国之栋梁。退伍后,那份热血和担当从未消退,他怀揣着更深的渴望,从解放军守护祖国河山,到消防队伍扎根老百姓身边,一个在万里边疆,守护国家主权,一个在城市乡村,守护万家灯火。从解放军的金戈铁马,到消防队伍的橙色战衣,虽职责领域和角色有所不同,但使命从未改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海军战士的人生底色叠加新时代消防员的环境熏染,他真切地认识到,为辖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消防护航是自身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
练就过硬本领,勇攀技术高峰
刘志鹏认识到,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从海军陆战队退伍的他一直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延续到现在,始终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由于解放军和消防队伍的业务技能完全不同,需要他从零开始,重新学习。在全国比武竞赛集训备战中,他勤勤恳恳,敢于拼搏,别人练一遍,他就练十遍,别人练十遍,他就练二十遍、三十遍。虽然隔着抢险救援服和护膝护肘,但他膝盖和肘部的皮肤依然被磨得红肿,身穿全套装备,背着沉重的空气呼吸器,拖拽着沉重的假人在狭窄的障碍通道内奋勇前行。不管训练什么科目,他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必须要做到最好,教练员说:“志鹏训练的时候跟别人不一样,他总是自己琢磨新的训练方法,在细节上找出能够争分夺秒的机会,从而提高训练成绩,他训练的时候从来不偏科,反而对于自己不熟悉或者成绩不理想的科目加大训练强度,把所有比赛科目都达到自己的最高标准才结束训练,这也是他在全国竞赛当中能获得好成绩的原因。”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在备战全国比武竞赛的训练场上,总能听到他说:“天赋不够,汗水来凑,我就不信别人练一遍,我练十遍,别人练一个小时,我练三个小时,我还赢不了他。”最终,他获得了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亚军。
担当时代责任,彰显青春本色
在烟火与风险面前,刘志鹏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2年“6·23”科右前旗金鸿牛超市火灾事故当中,他勇做头雁,与搜救组队友直面浓烟滚滚的地下室,心中都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救人。他们挺身而出,依靠导向绳摸索前进,在黑烟与热浪中搜救被困群众。他们一次次冲向火海,直至被困群众悉数救出。随即又纵身投入到灭火战斗中直到胜利。正是他们的勇气、决断和专业,给予了百姓更多的安全感。2023年7月16日,科右前旗绿水种畜繁育中心场部南路上,有一辆装载33.4吨丁醇的槽罐车侧翻,罐体阀门泄漏、丁醇有很快流入河流的危险,罐体前部遭受撞击而凹陷、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情况十分危急。刘志鹏主动请战,有条不紊地采取了侦查检测、驱散防爆、防控结合、关堵排险等专业措施,奋战5个小时,6次调整吊车起吊位置,妥善将罐体转移到安全地带,有效防止了罐体爆炸和接续泄漏。2023年7月12日起,科右前旗三天累计降水量为222.1毫米,是有气象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多的一次。7月14日,巴日嘎斯台乡古迹创业村发生洪灾,全村人亟需撤离。大家快速确定救援方案,克服了水流的强烈冲击,妥善应对了部分户外电线断裂落入水中的挑战,连续奋战19个小时,成功疏散救援群众156人,无一人落难。事后,百姓心有余悸地说:“这一把多亏消防员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心系民族团结,情满红色大地
刘志鹏结合弘扬兴安盟消防救援支队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崇高荣誉的光荣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牢记并实践“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积极融入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他积极主动参加“北疆蓝焰”志愿服务和消防宣传“五进”工作,同队友们手持四胡,走社区、入厂矿、进牧民家,将消防安全知识等内容用说唱的形式弹奏唱出来,牧民群众跟着宣传队一起唱一起跳,将消防知识传播到草原深处,传播到牧民心里。
刘志鹏,这位身着橙色战衣的英雄,在听党指挥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将百姓的安居乐业放在心头。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着新时代消防员的使命与担当,激励着更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力量。
(吴昊)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