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总工会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总工会部署要求,稳扎稳打做好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做实职工维权服务等重点工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凸显。
一、举旗定向,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考察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依托中国工人大思政课、“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增强职工文化自信,累计开展职工演讲比赛、书画展览、体育比赛等文体活动164场,参与职工2.8万余人次。联合自治区北疆职工乌兰牧骑开展基层慰问演出11场;组织发起“保护母亲河、厚植北疆绿”产业工人行动,动员各级劳模和职工代表在黄河流域总干渠沿线种植“劳模林”120亩、13000余株。
二、改革赋能,锻造产业先锋大军
组织召开全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动态调整和优化成员单位,将产改纳入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议题。推动巴彦淖尔应用技师学院成功挂牌“内蒙古工匠学院”,该学院2024年培训输送地方绿色产业急需高素质技能人才600名。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劳动竞赛,2023年至2024年在水利、农牧、生态环境等20个行业的21个工种,组织开展多项专题竞赛,参赛职工8万人次,帮助1380名职工提升职业技能等级。成功承办自治区“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建设项目劳动竞赛启动仪式。持续深化“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共征集合理化建议19470,实现技术革新2245项,推广先进操作法75项,获专利授权54项。用好用活表彰激励引导作用,近年来推荐的27个自治区级以上五一劳动奖、103个市级五一劳动奖和173名市级劳动模范中,涵盖生态环保和防沙治沙领域先进个人20名、先进集体2个,培育“北疆工匠”2名。
三、创新驱动,搭建英才建功平台
以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徐宏伟工作室为例,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15类创新成果(含近123项单项技术),获各类专利等知识产权31项,显著提升灌区量水、灌溉、通信、排水及水资源检测等工作效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已建成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家、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9家、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65家,对新建市级创新工作室给予2万元一次性补助,持续激发职工创新活力,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搭建起高能级创新平台。
四、权益保障,筑实职工坚强后盾
今年以来巴彦淖尔市极端天气频发,多地遭受洪涝风雹灾害,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发出倡议书,带动职工群众和广大劳模投身防灾救灾一线,累计投入慰问帮扶资金28.94万元,慰问2497人次,为黄河流域安全稳定筑牢防线;倾力打造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工会服务品牌,在沿黄户外劳动者集中区域建成“工会驿站”168个(含全国最美驿站8个、24小时智能化驿站8个),累计服务职工超1万人次,同时投入232.08万元实现全市4615名环卫工人慰问全覆盖。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特色服务阵地建设,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职工棋牌室等场所向工会会员免费开放,年服务职工近12万人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好“12351”职工热线工单处理,健全“工会+人社+法院+司法+检察院”劳动争议诉调联动机制,近两年处理法律援助及诉调对接案件176起、涉及职工370余人、涉案金额1076.74万元,同时发放集体协商工作提示函8份,推动全市签订集体合同217份(覆盖企业957家、职工87839人)、工资专项集体合同189份(覆盖企业918家、职工81025人),全方位保障黄河流域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下一步,巴彦淖尔市总工会将强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担当,凝聚产业工人力量、服务新发展格局。创新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团结引导职工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政策配套,发挥国企示范作用、推动非公企业改革,联合企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盯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组织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并推动成果转化;不断夯实维权服务基础,健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精准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成果赋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