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稀土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是全国唯一以稀土资源命名的国家级高新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研发平台15家。先后荣获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现已形成以稀土、新材料、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特色产业集群。稀土高新区工会成立于2000年,现有建会企业265家,入会职工34561人。2024年以来,稀土高新区工会认真落实自治区总工会建设“两个稀土基地”10项措施和包头市总工会建设“两个稀土基地”25项措施,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中当好主力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一、强力推动思想铸魂,榜样引领树航标
稀土高新区工会认真落实上级工会开展职工思想引领建设工程要求,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责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红石榴”主题宣讲、“鹿城工人大思政课”等主题活动50余场,覆盖职工18000余人;举办“稀土杯”足球锦标赛、“健步走”等活动,开展下基层慰问演出、流动职工运动会、送文艺文化等活动15场,深入引导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深入开展典型标杆选树培育和示范推广,表彰命名高新工匠等先进典型30名,开展劳模工匠“五进”宣讲活动、举办劳模事迹报告会10场,发挥全国首个劳模主题雕塑公园阵地作用,讲好劳模、工匠故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深入开展劳动竞赛,铸造发展新引擎
稀土高新区工会聚焦自治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重要产业、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承办了自治区稀土合金快淬工职业技能比赛、包头市首届化合物检测员等5项市级以上稀土领域职工职业技能比赛。以示范性引领性劳动竞赛为抓手,广泛开展各类技能比武、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活动,承办3项包头市引领性劳动竞赛,举办高新区“匠心铸精品·创新赢未来”2025年劳动和技能竞赛启动仪式,选树金力永磁、英思特等企业开展全员劳动竞赛的先进典型,推动天石稀土、中鑫安泰等46家稀土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覆盖参赛职工近2万人次。
三、持续深化产改工作,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及时高规格成立高新区产改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联席会议9场,出台并认真落实《稀土高新区打造稀土人才高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稀土高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八项措施》。开展服务稀土企业工会组建专项行动,推动投产6个月以上符合建会条件的稀土企业全部建立工会组织。加大稀土全产业链产改试点培育力度,推选金力永磁(包头)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成为自治区产改试点,推选大地熊(包头)永磁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成为包头市产改试点,培育2个街道、2个园区和23家企业成为高新区重点产改试点。着力构建工匠人才培育体系,指导非公稀土企业培育“稀土工匠”100名,高新区工会培育“高新工匠”28名,推荐产生包头工匠11名。区工会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建筑建材交通机冶工会、包头市总工会在英思特打造的工匠学院开展首届机械设计、稀土永磁电机设计专业技能提升班,为企业生产研发一线职工赋能新质生产力。在天和磁材、金力永磁、大地熊等稀土企业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动5期。为近300名企业职工开展宣讲服务、现场指导、技术交流等活动,现场“开方”,当场破解5项困扰已久的“老大难”技术瓶颈,优化7道工序,还针对性地解决了5个生产流程优化问题,有效提升了操作效率与安全系数。对设备的定检维护、操作标准化、应急处置等问题提出专业合理化建议,现场帮助企业解决了“卡脖子”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赛道优势,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挖掘培养“金牌师徒”,推动20家企业结对师徒20对,宣传高新“金牌师徒”5对,市级“金牌师徒”1对。
四、不断强化职工创新,点燃智慧引擎
稀土高新区工会在稀土企业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收集588条合理化建议,创造经济效益322.56万元。围绕企业生产“卡脖子”难题,开展“揭榜领题”,解决技术难题62项。举办“创新无界·职工有为”职工创新成果大赛,参赛的42条职工创新成果,创造经济效益1.33亿元,2个职工的发明专利荣获包头市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十大发明专利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稀土企业建设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3个,其中13个达到高新区重点支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8个达到包头市总工会重点支持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达到自治区总工会劳模创新工作室。
下一步,稀土高新区工会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突出新质生产力导向,继续抓好自治区、包头市总工会各项支持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团结带领稀土行业广大职工,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