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及自治区党委、市委工作要求,在自治区总工会领导下,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全市职工在守护母亲河、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中展现担当、贡献力量。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生态保护思想根基,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市总工会始终将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引导职工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
(一) 深化理论武装。通过专题学习会、辅导讲座、基层宣讲、职工阅读分享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持续掀起学习热潮,增强职工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二) 创新宣教载体。依托黄河文化资源及神泉生态旅游景区等载体,打造“黄河生态保护、传承黄河文化”职工大讲堂品牌,推进“同上一堂思政课”活动。组建“劳模先进宣讲团”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常态化举办“职工读书会”,引导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
二、聚焦主责主业,深化植绿护绿生动实践,构筑北疆生态屏障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植树造林、防沙治沙作为工会组织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动员广大职工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一) 打造植树造林品牌。以承办自治区“保护母亲河、厚植北疆绿”产业工人植树造林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将黄河流域沿线作为“主战场”,常态化、规模化开展职工义务植树活动。仅上一年度,组织植树活动105场次,动员职工1.5万余人次参与。
(二) 建设“劳模林”示范工程。在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新城区、赛罕区等沿黄及生态脆弱区域,精心打造“呼和浩特市劳模林”。托克托县黄河流域“劳模林”自2020年挂牌以来,累计组织6500余人次参与,植树超1万株,成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带动全民植绿护绿的亮丽风景线。
(三) 创新管护长效机制。在全市首创“认领认养认种”果树活动模式,由认领企业及职工负责日常管护,果实归认种者所有。这一“包产到企、包产到人”的创新机制,极大调动了职工“植绿、爱绿、护绿”积极性,提升了成活率和长效性,营造了“全民动员、全民动手、关注生态”的浓厚氛围。
三、聚力多维联动,赋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流域战略全局
市总工会紧密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核心任务,找准工会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多维度协同发力,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一) 以劳动竞赛激发攻坚动能。聚焦服务国家“三北”工程攻坚战防沙治沙三大标志性战役,联合市林草局制定印发劳动竞赛工作方案。围绕黄河流域综合治理、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深入开展以“大力弘扬‘三北精神’,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为主题的劳动竞赛。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全区竞赛突出集体。
(二) 以科技服务支撑生态治理。组建由40名劳模、工匠、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领衔的科技服务工作队。深入沿黄荒漠化地区,精准开展“订单式”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推广成熟防沙治沙模式技术,提升当地林草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
(三) 以关爱慰问凝聚一线力量。心系生态保护一线职工,结合“三北”工程等重点行动开展慰问。为沿黄地区1500余名一线职工和技能人才配发定制矿泉水3000件;结合“夏送清凉”向市林草局拨付专项慰问资金10万元。
(四) 以职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深入开展以“四技五小两比”为主要内容的职工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企业职工特别是沿黄企业职工聚焦节水减排进行工艺改造和技术革新。指导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行业互动、区域联动,成功在能源、发电、林业、畜牧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培育打造农牧业机械行业、电力行业两家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创新动能。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将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持续聚焦重大国家战略决策,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团结动员首府广大职工群众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刘旭亮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