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洋,现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兴安供电公司输电工区输电运维七班安全技术员。2016年入职的他用9年时间成为一名技术骨干,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并在各项技能技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牢记安全生产,为电网保驾护航
保障安全生产,精益管理考核,一直是电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他数次参与输电专业的工作规范及工作手册编制工作,使更多的输电工作者明确工作标准,从而达到规范标准化生产。在无人机领域,他还参与编写了《国网兴安供电公司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国网兴安供电公司无人机巡检管理制度》等无人机相关规定方案,规范线路无人机的使用方法,提高无人机飞行更加安全可靠,保证无人机巡检的质量与效率。他始终牢记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以“安全”二字为前提,只有时刻警醒,才能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险,为电网的长久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保证电网稳定,输送绿色能源
保电是每一位电网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保电中他曾改变传统蹲点驻守模式,使用无人机的机动性,搭载喊话器对线路附近有可能引起电网故障的施工车辆进行驱离,大大的提高保电时期发现临时隐患的效率,弥补线路点多面广保电人员无法及时发现隐患的短板。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成功保证“庆祝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保电等50多次重大节日的保电任务“零事故”。随着“双碳”战略目标的提出,公司积极推进“生产”绿电,“输送”绿电工作。他参与到中广核一期清洁能源配套工程、兴安地区第一批大型风光基地配套工程以及突泉百万千瓦风储基地送出工程的线路验收工作,为了保证工程如期投运,他和同事们积极响应开展随工验收,工程干到哪他就验到哪,发现问题就及时提出,确保缺陷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留“尾巴”。全过程“跟踪式”验收,严格把控线路施工质量关,成功保证线路“零缺陷”投运,为全国最大陆上风电基地电力送出贡献出他的力量。
年轻就要创新,爱拼才会赢
他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阳光的,总是对身边人洋溢着微笑。但是工作起来,他又是“拼命三郎”,无惧每一次挑战。他常说“失败了不可怕,我还年轻”,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不断创新精进,取得可观的成果。近几年,他参与研制能准确判断作业人员是否处于安全环境、操作过程是否正确的多功能视频指挥系统和减少挂设、拆除接地线用时,实现接地线与不同型号电线的匹配,极大提高了接地线对线路的抓夹稳定性的架空线路多功能接地线夹等多个项目。2023年他主导研制的“一种输电线路抱箍滑车”已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较好的应用于现场工作中。他参与的创新项目,获得内蒙古自治区质量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带领并参加的团队多次在国家级及省级比赛中斩获佳绩。
总结经验不足,不断突破提升
提到李金洋与无人机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时国网蒙东电力大力推行智能巡检系统,无人机视角下,输电线路一览无余,创新引领新常态,梦想之舟便启航,热爱悄悄在他的心底埋下了根,彼时的他,还是个入职没满两年的新人。当他接到要代表公司参加全区送电线路运检工(无人机巡视)技术比武的任务时,他立马投入训练中,白天认真学习操作,晚上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几个月的刻苦学习,最终获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这个结果对于一名新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赛后他不断复盘比赛过程、总结比赛经验和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淬炼打磨。日复一日的飞行训练让他拥有了更加敏捷的反应与锐利的目光。终于在2022年他个人揽下内蒙古自治区职工数字化技能大赛的第一名,为国网蒙东电力无人机项目填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坚持的意义,是在不同战场,用共同的信念,守一方灯火,护万家团圆。他是初心和使命的践行者,是一腔热血走在前线的排头兵。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拼搏,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时刻彰显电网人的责任和担当,在铁塔银线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来源:兴安盟工会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