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基层频道 > 匠心筑梦

以卓越担当铸就行业典范——记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分厂主任助理李兵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

 
  李兵,1998年参加工作,一位70后工程师,现任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运行分厂主任助理。二十七载春秋,他如草原上不倦的行者,无畏风雨、坚定前行,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从青涩技工逐渐成长为技术领军者。怀揣着“啃硬骨头”的坚韧意志,他披荆斩棘,成功跨越一道道技术难关;秉持着“敢为人先”的果敢魄力,他勇立潮头,全力推动智能化转型的浪潮。在那广袤无垠的茫茫草原上,他用智慧与汗水,镌刻下新时代工匠的奋斗史诗,在2025年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破茧之路:粉末树脂过滤器的“重生”
 
▲李兵对工业分析仪进行标定工作
 
  2019年,锅炉补给水系统的粉末树脂过滤器因设计缺陷陷入困局,额定运行480小时的设备实际仅能维持150小时便需停机检修,频繁启停导致树脂损耗激增,更威胁机组稳定运行。看着堆积如山的废旧树脂和车间内焦虑的同事,李兵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随后,他带领团队扎进车间攻坚。三伏天里,设备舱内温度高达50℃,他趴在控制柜前反复推演管路走向,深夜的办公室里,二十多版改造方案被推翻又重来,草稿纸堆成“小山”。经过72次模拟试验,他大胆提出“三维立体改造方案”:将铺膜辅助箱高度从1.2米提升至1.8米,运行中保持铺膜泵低速运转,并加装智能排气系统。改造后的过滤器连续运行576小时无堵塞,单台设备每年可节约树脂费用60万元,过滤效率提升至同类机组的3倍。
 
攻坚时刻:超滤装置的“血管清道夫”
 
▲李兵(左一)组织化验班人员进行水质全分析
 
  2021年冬,锅炉补给水系统超滤装置突发大面积堵塞,产水量骤降至设计值的30%,机组面临停炉风险。中控室警报声此起彼伏,李兵连夜赶赴现场,攥紧拳头立下“今晚必须找到突破口”的目标。他带领SGA小组开启“白加黑”模式,在实验室比对23种清洗药剂、提取47份污垢样本,白板上画满药剂配比公式,众人的讨论声沙哑却坚定。经过18天连续攻关,团队锁定“复合酸洗剂+脉冲反冲”方案:采用柠檬酸与盐酸3:1复配,通过交替启停冲洗泵形成“水锤效应”冲击污垢。当清澈的水再次流入水箱,连续坚守的技术人员眼眶泛红。该项目每年可节约10万元清洗费用,被评为公司精益管理优秀成果三等奖,成为行业同类问题解决范本。
 
革新之旅:闭式水加氨系统的“智慧蜕变”
 
▲李兵正在录入实验数据
 
  给水自动加氨系统曾因频繁波动需人工24小时值守调节,既耗费人力又存在水质超标风险,老员工“像照顾哭闹婴儿”的感慨刺痛了李兵。他联合热工专业开展“全流程智能化改造”:将加氨泵频率从最低20Hz降至5Hz,优化PID参数使加药量波动从±30%收窄至±5%,同时为1号、2号机组配置独立加氨管路并增设智能联络门。改造后,系统可根据闭式水电导率自动加药,运行人员从“守泵人”转为“巡检员”,单班人力配置减少66.7%,化学加药效率提升40%,推动公司向“无人值守”目标迈进。如今控制室里,繁忙的加氨调节界面已被智能监控系统取代,绿色“自动运行”指示灯闪烁着科技的光芒。
  二十七载光阴,李兵的办公桌上始终摆着三样“珍宝”:一本磨破封面的《电厂化学设备原理》、一支跟随他十年的钢笔以及记录着3000余次技术改进记录的笔记本。从解决过滤器难题时的“拼命三郎”,到推动智能化改造时的“战略军师”,他始终保持着清晨五点到车间巡检的习惯。“设备就像老朋友,你对它用心,它才会给你回馈。”他常对年轻员工说。
  当草原的风掠过发电厂区,远处的烟囱与近处的智能化设备交相辉映,李兵依然是那个不知疲倦的“追光者”,他用执着点亮技术创新的灯塔,以担当铸就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丰碑。在电力事业的征程中,他如同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深深扎根于草原大地,为清洁能源的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国家电投内蒙古公司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