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更多封面
首页 > 基层频道 > 匠心筑梦

匠心耀北疆 建功显担当——记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成果”获得者张文斌

发布时间:2023-07-28 来源:

  7月2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决定,通报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的评选结果,由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炼分公司张文斌等人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等三个成果荣获第七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一等成果。张文斌的此次获奖实现了我区参加该评选活动以来最高奖项零的突破,成为我区首个荣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交流活动“一等成果”的职工!

 

  刻苦钻研提实力


  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稀土生产工艺主要以湿法冶炼为主,在2012年以前,每天排放的各类废水总计7000吨,全部排放到包钢尾矿坝,一旦外流,对环境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为降低冶炼分公司向尾矿坝排水量,张文斌深入分析研究试验数据,不断改进实验条件,确定了减排的主要方向为降低碳沉工序用水量,又经过连续几个月的辛勤工作,终于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实现了降低碳沉工艺用水量、排水量的目标,改进后的工艺较原工艺减排废水(只计碳沉工序)量约为2012.4 吨,仅此一项每年企业可节约资源及废水处理费用近390万元。

  在2014年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全面实施工业废水“零排放”之后,该工艺全年为冶炼分公司节约工艺成本费用846万元。2016年,西骏废水处理项目投产,由于氯化铵废水的处理工艺采用加碱蒸氨,从而产出冷凝水和氨水后有大量的氨水无法回用于生产线。为解决这个难题,张文斌带领技术人员从实验室小试、扩试、再到试生产,种子逐渐发芽、壮大,最终研究采用碳酸氢铵+氨水作为混合沉淀剂制备稀土正碳酸盐,实现了部分氨水回用于沉淀生产线,缓解了氨水过剩的压力,减少了碳酸氢铵的使用量,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且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该工艺年创造经济效益2331.72万。

  在2019年完成的“万吨级轻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工艺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在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应用后,每年生产轻稀土碳酸盐40000吨,可产生经济效益5749万元;加上淄博灵芝稀土有限公司与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技术的应用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1.1亿元以上。



  锐意进取谋发展


  为解决长期困扰冶炼分公司废水排放问题,由张文斌带领的大师工作室承担了大量的减排试验及废水治理试验,从生产工艺入手,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原工艺用水量大、排水量大的问题。并通过改变现行沉淀方法,回收碳沉废水,进行再次循环利用,既减少了工艺用水量,又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使废水中氯化铵含量达到了下一步环保工程“三效蒸铵”原料浓度要求。2017年是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的关键之年,张文斌带领大师工作室的技术人员提前想出了解决冶炼分公司废水以及环保系统除垢方面的问题的办法,正是张文斌极具前瞻性的工作眼光为冶炼分公司平稳过渡到“零排放时代”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不拘一格育人才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徒弟到一名有将近四十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傅,张文斌深深的体会到培养年轻职工的重要性,日常工作中他特别注重传技育人,目前,张文斌签订协议弟子11人,培养不记名弟子40余人,弟子们都已奔赴公司重要岗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张文斌总是会强调“心思要放在活计上,用心了自然就学会了”。正是受到张文斌这种匠心的感染,他的一个徒弟说:“现在还有床头放笔记本的习惯,半夜想到什么就起来记上。”经过多年的学习,弟子们也都学会了一些本领,成为了领域的“能手” “大拿”。有的徒弟荣誉还超过了师父,在一次问及感受时,张文斌说过:“徒弟就是要比师父强,这才能显出师父教的好,一代不如一代,那我们这个行业也就没有未来了。”

  多年的工作中张文斌获得了很多荣誉,有全区技术能手、首届草原英才、包钢工匠等,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荣誉看的很淡。一心集中精力投身于稀土冶炼分离事业,为推动稀土湿法冶金的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文/图 吴昊)

  责任编辑:吴昊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