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基层频道 > 匠心筑梦

人机合一守望梦想----记大国工匠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359厂4分厂车工组特级技师洪海涛

发布时间:2018-04-23 来源:

  

       洪海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3594分厂车工组特级技师。2015年,入选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人物专访栏目。曾获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协会QC成果优秀奖、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六院职工技术比武第一名、“党员岗位无事故无差错”先进个人、六院“十佳青年”等荣誉称号。

  创新是航天科技发展的灵魂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谋一行,谋一行就要钻一行”,父亲教给洪海涛的这句话,就是对工匠精神一种简单的理解,也培养了他爱岗敬业、钻研创新的好习惯。工作以来,在生产中精益求精,在钛合金、超高强度钢、不锈钢等材料的车削,以及在薄壁件、细长轴、特种螺纹、多头蜗杆等加工难度大的零部件车削加工中摸索出了许多技术绝招。

  

  

  某型号发动机燃烧室壳体属于薄壁旋压件,由于结构特殊,长径比大于241,产品在车削时会产生椭圆、变弧、波纹等不规则变形。为解决这一加工难题,洪海涛凭借自己多年的机械加工经验,在装夹方式上找到突破口,琢磨出了“三三旋转找正法”,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每年都会为厂里节约成本近40余万元。

  在某型号发动机零部件加工生产中,由于该零部件壁厚只有0.68mm,加工公差带最小只有0.03mm,一直是生产中的瓶颈和短线。洪海涛立足于现有的加工条件,利用“等直径全包容软爪”的加工原理,自制了两套工装,将最初的手扶减震改进为工装减震,解决了装夹和加工容易变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加工精度,产品合格率提高到100%

  在加工某型号燃烧室壳体之前,必须经过铁铝试片的数据测试,合格后才能生产,加工该试片时,生产任务特别急,但是现有的装夹部位只有2-4mm,传统的“四爪找正”加工方法同轴度和平行度不稳定,如果装夹紧容易夹伤表面,由于断续切削,如果夹的松工件很容易掉下来,他自己设计了“镶嵌工装法”并自制了“镶嵌工装”,一件产品从装夹、车削到卸活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为现在的1分钟,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追求极致,下笨功夫练巧手艺

  

  

  加工航天产品必须做到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非常困难。事实上,再硬的材料打磨成0.01毫米的薄壁都会软化变形,如何才能实现软工硬做,洪海涛从一次打生鸡蛋的过程中找到灵感。他发现,在蛋壳和蛋清之间的薄膜与点火孔打磨空间极其相似。于是在一次全厂职工技能大赛中,洪海涛勇敢地挑战自己,在打磨导弹部件的机床上,切起生鸡蛋。最后他挑战成功,蛋壳轻松被切掉,薄膜却丝毫未损,蛋青一滴未漏。2016创新创业国际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他的创新成果“特种材料加工技艺”亮相博览会。垫着气球在A4纸上用钻头打孔而气球不破,这是钳工的绝技,以往车工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要挑战“不可能”,他借鉴全包容软爪的加工思路,设计并加工除了气球装夹工装,并磨制专用车刀,在车床上成功完成了这个创新挑战,同时保证气球无损伤。

  不忘初心,平凡坚守

  

  为什么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几代航天人能够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洪海涛认为,航天精神的传承是极其重要的支撑。没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没有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就没有今天航天事业的突出成就。

  洪海涛的师傅刘孝义,从1965年工厂建立至今,已经在工厂度过50个春秋,这位曾把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的老航天人,带过的徒弟一批又一批。

  上世纪90年代初,一架英国飞机因突发故障停在内蒙一机场,在调集众多外国专家修复无效的情况下,几经辗转找到刘孝义。凭借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刘孝义“手到病除”。当飞机返回英格兰之后,刘孝义接到一封来自机场的邀请函,以高出当时工资5倍的收入挖他跳槽。

  师傅说,他想去,哪能不想去。但一考虑到国家确实需要他,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刘孝义的选择,不仅坚定了自己的航天梦,也给刚刚参加工作的洪海涛上了一课,那就是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像师傅刘孝义那样,做一名光荣的航天人。

  2009年,深圳一家公司承诺20万的年薪让他加盟。当时,他的收入也就是五六万的样子。心动过,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洪海涛说还是在这里干心里更踏实。这种踏实感就是航天精神对他潜移默化。

  作为航二代的他,当年参与生产EPKM近地点变轨发动机两度将亚洲二号卫星和美国艾科斯达一号卫星送入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他说,去动力站观看EOKM地面试车时一声巨响升起的蘑菇云带给人的自豪感成就感是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就像当年师傅那样,现在洪海涛也努力地做好传帮带,让技术、技能、创新精神和航天精神得到传承。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为国铸剑》摄制组的镜头对准他时,他感到自豪,代表航天人、代表六院人感受到了“强国威、壮军威”的那份荣耀,这份荣耀属于千千万万舍小家顾大家、为实现“航天梦”“中国梦”执着坚守、默默奉献的航天人! ( 文/徐玉荣 刘建民  图/康乐)

  编辑:孟和   审稿:康志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