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基层频道 > 经费审查

关于工会固定资产管理与审计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11-16 来源:

  

  李咏梅

  工会资产是工会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来源,是工会谋取经济利益或者创造社会效益的物质基础。同时,工会资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通过政府划拨、社会捐助、工会置办等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动产、不动产,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是工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条件。

  随着工会经费“一改三策”的实施推行,工会财力的不断增加,工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工会资产在数量、价值、规模上增长和扩大。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对于提高工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职工群众服务、为工运事业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一、从近几年来对工会资产管理审查审计情况看,工会资产在监管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工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在工会系统是一个薄弱环节。作为工会经费物质形态的固定资产,工会系统普遍存在对其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经费收缴轻资产管理,重钱轻物,重办轻管”现象较为普遍。管理意识的淡薄和不到位,加之缺乏一套制度体系和运作规范的支撑,内部控制不够严格,管理中的随意性、无序性现象在很多县级工会和基层工会都能看到。此外,有的单位资产陈旧、结构失当,固定资产营运效益不高,投入产出不匹配。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不按规定办理,随意性大,使固定资产没有发挥效能。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工会组织重资金轻财产,工会经费一旦成为实物财产后,似乎就贬值了,游离了监管视线,人们不再关注其使用是否有效、管理是否到位、核算反映是否真实。

  (二)工会会计制度的不足,工会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更主要的是因不提折旧,其核算的准确性必然大大折扣。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到位,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四)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专业知识,监督未到位,对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

  (五)工会企事业单位的营运性资产缺乏财务目标和营运计划。上级工会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经营效益情况也没有提出相应的财务要求并建立相关责任制度。

  (六)少数单位会计核算工作基础薄弱,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缺乏充分认识。

  (七)我们在研究工会经费的收、管、用以及怎样监督上花了很多功夫,但在固定资产问题上,管什么、怎么管、怎么监督却研究不够,措施不多。工会经审组织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也存在不到位现象,也存在重经费审计审查,轻资产审计审查的现象。

  三、整改方向

  第一,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改变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弊端。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财务及购置、使用部门负责人的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单位领导经济责任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部门各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和盘存等的管理和监督,维护工会资产的安全。

  第二,加大监督的力度。经审组织要履行好职责,切实加强对工会固定资产购置、增减、租赁的监督,把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止资产流失。

  第三,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确保工会资产的安全,防止资产流失,尤其是对资产的置换,必须按程序报批。

  第四,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内部规章制度,特别是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审批权限、定期盘点、维护保养制度,固定资产购入验收制度、固定资产处置等制度,同时要清仓查库,使账物、账卡、物卡三相符;对闲置不用的设备及物品,进行调配重新组合,做到物尽其用,对已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经过清查提出报废报损意见,经领导审批后予以核销;对大宗物品的采购要实行招投标、公示制度,防止少数人通过购置资产违法违纪,谋取私利;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搞好维修和保养,技术含量较高的聘请懂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测与护养;对资产的管理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真正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专人负责,同时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四、做好工会固定资产审计监督的思考

  一是,提高全会对加强固定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无论从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还是规模,今天的拥有已是过去无法比拟的,从发展的态势看,这种拥有量还会不断增加、扩大。发展的趋势昭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重视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各级工会的领导。过去,我们在研究如何作好工会经费收、管、用的同时,没有把固定资产的监管提到一个高度来认识,无意中强化了“重钱轻物”的意识,而弱化了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意识。特别是《物权法》实施后,全会都必须增强固定资产的权属意识、监管意识、经营意识和效率意识。只要领导对资产监管的重要性、紧迫性有了新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转化为认真研究落实资产监管的有效措施,做好资产监管工作就具备了前提和保障。

  二是,健全完善资产监管工作制度体系和运作规范。目前,资产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是制度建设滞后于工作发展,运作规范跟不上管理需要,尚未形成一套监管的制度体系和运作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家底不清、管理混乱、监督失控就在所难免。因此,健全完善资产监管制度体系,就应该包括工会的各种形态的资产怎样监督怎样管理,就应该包括制度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程序、原则和必备的手续,做到职责分明、管理科学、运作规范、监督到位。

  三是,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要切实发挥对工会资产的审计监督作用。全总《关于加强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工会经审工作的基本职责是对工会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情况进行审查监督”。把“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是放在同等位置的。只是受过去传统的惯性思维的影响,我们在实际的审查审计监督工作中,没有做到这一点,使“重经费、轻资产”成为带普遍性、侵向性的问题。

  工会经审组织首先要重点思考在自己已有的制度体系和工作规范内,如何就对资产的审计监督原则、内容、要求、程序等,进行制度健全和完善,使这项工作进入整个审计监督的制度安排之中。其次,在审计评价体系中,应明确必须对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固定资产购置、登记、上帐、领用、建卡、盘存情况,以及固定资产的处置情况做出评价。 第三,强调市县两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计监督的重点是资产的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效益。监督的目的是防止资产流失,促使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进一步摸清家底、查解问题、健全制度、促进发展,提高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资产在合理配置和流动中实现保值增值。

  随着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重视程度的加大,工会各项事业均在发展,工会组织应在对固定资产的投入日益增大的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提到一个新高度。因此,工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工会资产流失,保证工会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提高工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包头市总工会经审办)

  (责任编辑:刘旭亮 审稿:阿拉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