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
首页 > 基层频道 > 工运研究

关于工会在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

  李雅静

  近年来,各级工会持续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按照“工会搭台、职工唱戏”的工作思路,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激发职工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来抓,为发挥职工聪明才智搭建了舞台,满足了企业发展和职工成才的需求,实现了个人价值与企业发展的最大结合。创新工作室不仅受到一线职工的欢迎,也为基层及时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瓶颈问题拓宽了渠道。

  一、坚持“两个明确”,统一创建思想

  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打造高素质职工技能人才、提升职工自主创新力、着力于内部挖潜的重要举措,对企业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起着强力推进作用。

  (一)要明确创建意义。一方面,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职工创新工作室”造就了一支技艺精湛、爱岗敬业、作风过硬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工会组织围绕生产发展,动员职工投身生产建设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是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创新工作室的目标是推广、普及先进创新理念、技术生产方法,解决现场难题。第三,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现职工自身价值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创新工作室体现了职工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突出“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的理念。工会需明确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实现科学发展与保障职工权益统一的客观需求,既是创建活动的落脚点,也是工会组织对职工合法权益的最好维护,这样才能在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使职工自身价值也得以实现和发展。

  (二)要明确创建理念。工会要对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坚持过程管理,确立创建工作的三个理念。一是以现场为导向。要以解决现场实际为突破口,既有“高大亮”的大项目,也有“小而实”的小革新;既有技术创新,也有管理和机制创新,一切以实用为原则。二是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工会从培养创新队伍、建立创新制度、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开展工作,逐步扩大创新团队,开展跨班组、跨专业组合的团体合作。三是以创新成效为重点。职工是创新主体,工会用参与广度、力度、效果衡量创建成效。当一些职工有创新的想法和初步的试验时,工会要全力支持,给予帮助,宽容失败,鼓励职工不断实践。

  二、转变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一)强调五个转化,激发职工内在动力。“五个转化”即从“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化,从专家创新向专家与职工结合创新转化,从分散创新向协同创新转化,从班组创新向专业融合转化,从纵向创新向纵横全方位创新转化。建立激励政策,将创新创效作为对职工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有重大贡献的职工给予重奖。让职工创新意向受到尊重、举措得到支持、成果得到肯定,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创新活动。

  (二)突出四个特性,打造创新团队。工会要突出“关键性、整合性、引领性和广泛性”四性。关键性是指解决班组、岗位发展的重点、难点或有带动性的项目;整合性是指创新依托各级行政技术、管理、实验、生产、质量等多种资源集成创新系统,提高创新协同效应;引领性是指以技师、技术骨干为核心,在项目推进中发挥引领作用,使“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培养和聚焦优秀人才的高地;广泛性是指以职工为创新主体,既需要科技人员提升理论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也需要一线职工参与,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创造和谐环境。工会要以经济技术创新为主线,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经济技术创新与创新工作室的关系。“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深化经济技术创新的载体,是时代的产物,是创新工作的重要亮点。第二个关系是行政部门与工会的关系。工会与行政部门领导要及时沟通、共同研究,行政部门才对工会的这种“共赢”的举措大力支持,这样的有机整合,建立起工会、行政“双协调”的方法,同时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第三个关系是科技创新与其他管理创新的关系。创新工作室创建要以技术项目为主,也要注重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企业综合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配套、协调发展,技术创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完善创新机制,突出创新成效

  工会要通过对“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创建、引导服务、检查考核,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工作体制与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唱响“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品牌。

    (一)建立健全体制,完善工作格局。通过创建实践,逐步建立健全工作体制和格局,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重视支持、工会组织推进、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广大职工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五个机制,提高创新质量。为实现创建目标,工会应注重过程管理和机制建设。建立五个机制:一是合力推进机制。工会主席重视每个创新项目,定期下到一线听取意见,协助解决创新课题中遇到的问题,取得支持全力推进项目形成。二是日常管理机制。创新工作室每年要制定工作任务、工作计划、工作责任,有目标、有步骤、有经费地推动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激励导向机制。对项目的立项、推进、实践、转化分别设立奖项,全程激励职工促进成果转化与普及。四是监督考核机制。具体项目与领导挂钩,任务完不成只考核领导,不考核职工,对完成任务的双奖,职工奖励60%,领导奖励40%。五是舆论宣传机制。工会定期公布职工的创新项目实施过程,引导职工参与监督,定期交流与展示创新成果。

  (三)突出创新成效,推进成果转化。工会应通过努力,积极展示推广创新成果,进一步实现创新与生产的对接,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坚持创建基础,增强创新活力

  第一,政策指引是关键。创建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坚持把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使“职工创新工作室”发展方向明确,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二,团队精神是保证。坚持在团队的基础上实施任务分解,再把任务分配到每个创新小组,实现责任到人,以“和谐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实现“蝴蝶效应”。第三,创新热情是动力。坚持职工为主体,激活创新热情,培养领军人物,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加快创新工作室创新建设的步伐,并成为提高职工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器。第四,学习是源泉。职工在创新攻关中,也是自我学习和不断提高的过程,职工通过参与创新活动,视野更开阔,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信心得以增强。

  工会只有明确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创建意义,不断转变创新观念、完善创新机制、增强创新活力,才能将“职工创新工作室”打造成职工创新创造、成果转化的“工作站”,职工学习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创新能力的“加油站”和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职工之家”。作者单位:包头供电局九原分局)

  (责任编辑:徐杨 审稿:阿拉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