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礼赞劳模 建功北疆

育出乡村振兴“致富苗”——记内蒙古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四社社长张燕林

发布时间:2025-11-03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在杭锦后旗陕坝镇红星村的大棚里,50岁的张燕林蹲在育苗床前,粗糙的手指轻触番茄幼苗:“根须得再养的长一些,挂果才稳当。”从兽医到“育苗土专家”,他用勤劳和智慧在黄土地上种出了“黄金产业”。

1992年,初中毕业的张燕林在外地从兽医学徒干起,成长为周边养殖场争抢的“香饽饽”,年收入达到几万元。2004年因为家中变故,他不得不放弃高薪工作返回家乡。当时他望着十几亩薄田发愁:“辛辛苦苦干一年,收入刚过万,连孩子学费都紧张。”

转机就藏在《农民日报》《经济日报》的报道里,他农闲时学习农技方面的知识,又购买电脑从网上了解国内外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瞅着村边的沙地,他打定主意,要依托红星村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设施农业。寒冬育苗时,他每夜起来生火给温室增温,春节也得在大棚里守着温度计过年。次年春天,半亩地一茬苗就卖出4000元。


张燕林在温室大棚忙绿1.jpg

张燕林在温室大棚忙绿


在投身设施农业的十余年间,他逐年拓展温室规模,虚心向农业专家求教,主动到山东寿光、陕西杨凌等地学习,将所学技术与先进经验转化、融入到种植中,显著提升了温室种植的品质与效益。此外,为带领村民发展高效种植,他积极联系周边农民经纪人、外地客商争取育苗订单,育苗品种也从单一的西兰花,逐步拓展至西红柿、青椒、黄瓜、辣椒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多元品类,周边农户慕名来购苗。

“一个人富不算富,乡亲们腰包鼓了才是本事。”张燕林免费送种子、手把手带领村民育苗。在他的带动下,红星村四、五组建起100座日光温室、150座大棚,年产2000吨“金钱苗”,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望着连片的“金棚”,张燕林欣慰地笑了:“土地不会亏待人,只要肯下功夫、敢闯新路子,黄土里总能长出‘金苗苗’。”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新建一座冷库,延长蔬菜保鲜期,错峰销售,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

正如村里流传的顺口溜一样——“燕林育苗有秘方,土棚变成‘聚宝盆’;跟着能人闯市场,日子越过越亮堂!”

今年,张燕林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

来源:巴彦淖尔日报


责任编辑:刘旭亮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