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频道 > 劳模视窗

“焊”出精彩人生——记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306车间装焊一班焊工王鑫

发布时间:2025-09-20 来源:魅力一机
 
 
  2010年,初入车间的王鑫面对庞杂的焊接机器人设备,心中暗自立下“三个月吃透它”的责任状。白天,他向师傅和设备厂家追问控制原理。夜晚,抱着编程手册苦读到。 “一道两米长的焊缝,就试遍了上百道程序。由于长时间站在机械手前编程,眼睛被弧光打伤,肿的像桃子,又疼又辣,流泪不止。”王鑫打趣道:“可以说,每个程序的完成,都饱含泪水!”就这样,仅用90天,他便成为同龄人中首个独立操控焊接机器人的“新手”。
  第一次参加竞赛时,为了学会压力容器机器人焊接技能,他每天在工作之余加压训练,即使手指被飞溅的焊花烫出血泡也从不退缩。凭着绝不气馁的心态,他在第一届全国焊接机器人操作技能竞赛上,拿到了第7名的成绩。正是通过这次大赛,一名普通焊工实现了逆袭。
  经过多年努力,王鑫从焊接机器人“新手”蜕变为精通编程调试的技术“大拿”。奔走四方,为企业提供机器人程序改进方案,用实力证明传统工匠在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在王鑫看来,随着机器人的技术不断精进,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不同厂家的机器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他还在学习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而那熟悉的提着焊枪火花四溅的场景,离他越来越远。但王鑫笑称,自己手艺没生疏,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机器人焊接第一名。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2019年,在国庆70周年阅兵保障任务中,王鑫接到某产品关键部件的焊接攻关任务。关键部件采用传统焊法极易导致质量问题。“阅兵装备不能有丝毫误差!”他一头扎进车间,连续18天,反复测试12种焊接工艺,在试板上焊出百条焊缝并大胆提出 “多层多道、以变制变”焊接操作法——像“绣花”一样控制焊枪移动轨迹,通过精准分段、反向受力抵消变形,最终关键部件合格率达100%,生产效率提升3倍。阅兵当天,从电视里看到自己参与制造的战车驶过天安门,王鑫热泪盈眶说:“这是作为新时代工人最骄傲的时刻。”
  2021年,面对国家级重点工程的厚板铝合金焊接难题,王鑫再次冲锋在前。这种厚度超20毫米的新材料,焊接时极易出现熔池塌陷、尺寸偏差,国内尚无成熟工艺参考。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连续奋战60天,记录2000多组焊接参数,自创“对称反向分段法”,通过调整焊接顺序和能量输入,让自动化焊接率从0跃升至90%,加工效率提升5倍,填补了企业在高端铝合金焊接领域的技术空白。
  随着近年来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王鑫从未止步,探索出“铝合金MIG自动焊接操作法”,参与完成的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大熔深焊接技术和双丝自动化焊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特种材料自动化焊接难题。
 
 
  “我的青春就像一根焊丝,在有限的长度里,能够为打造焊接精品奉献一丝丝光和热,才是我奋斗的乐趣,追求的动力。”王鑫说。
  “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王鑫作为卢仁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从不吝啬跟同事分享自己的经验。他将总结形成的IGM示教器快速编程方法传授给青年同事们,让焊工乐于在焊接中“百炼成钢”。指导国际焊接技师15名,高级工20余名。先后攻克焊接技术难关1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30余项,制作焊接辅具10余套,节约成本200余万元。
  “工人,就要有工匠精神!”对于未来的目标,王鑫的想法很朴素,“在奋斗的年纪就该努力拼搏,要用‘奋斗+创新’实现技能强国强军的理想!”
  来源:魅力一机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