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中旗地处自治区西北部,以阴山为界,南麓依托黄河资源发展180万亩绿色高效农牧业,北麓通过2400万亩天然草原修复,涵养河套平原水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2020年以来,乌拉特中旗总工会在上级总工会和旗委坚强领导下,将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核心工作,展现工会新作为。
一、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服务大局共识
以“党建带工建、工建促产改”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功能,筑牢职工思想政治根基。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列为学习核心内容,组建职工思政课专家名师库,依托“鸿雁思政学堂”品牌,组织思政课教师和劳模工匠开展“六进”活动31场,覆盖职工5000余人次。旗总工会牵头实施“劳模引领。绿动全域”义务植树行动,精心打造千亩“劳模先锋林”;深入开展“节水增效齐行动”专项活动,显著提升职工节水技能与生态意识。甘其毛都口岸加工园区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和自治区级“节水型工业园区”,为企业绿色转型、降本增效树立标杆。
二、聚焦技能提升,锻造绿色发展尖兵
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方向,全面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搭建创新创造平台,培育适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梯队。
联合多部门制定“六项行动23条举措”产改方案,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机制保障与人才支撑。组织涉农部门工会开展靶向培训,培育“生态农工”和技术能手,显著提升了生态屏障综合效能。与2020年相比,2025年河套灌区农业用水总量、化肥亩均施用量、农药亩均使用量分别下降1.4%、6.4%、8.3%,农用薄膜回收率提升1.28个百分点;完成“三北”生态综合治理537.81万亩。协同苏木镇工会助力“一镇一品”“庭院经济”特色产业发展,与湖南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2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组织开展生态农牧业、农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冷链物流、品牌营销等职业技能培训,培训5700人次,推动106个项目落地升级,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与乡村振兴。
统筹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会聚焦21个沿边产业园及重点产业链,深入开展创新创效活动,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组织职工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生产工艺绿色化改造、智慧化管理降耗、生态环境保护装备改进等方向,建成市级科技小院7家,博士科研工作站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7家,市级科技园区2家,提出合理化建议6265条,完成技术革新709项,推广先进操作法27项,获得专利26项。旗总工会在智慧农牧业、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制造工艺等领域投入2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智慧养羊设备研究、设施农业、新能源等15个创新工作室建设,使其成为攻克绿色技术难题、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创新举办“绿色工匠”“减排攻坚”等技能比武10场,吸引6300人次参与。组织全国劳模王飞等骨干力量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提出建议37条,精准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三、优化服务保障,夯实人才发展根基
以“品牌化、系统化、精准化”为导向,打造“奋进北疆、工匠中旗”母品牌及10个“工”字号子品牌,构建覆盖职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助力职工成长成才。
以“四季送”活动为抓手,形成“季节性关怀+常态化帮扶”服务模式。近年来,累计投入545万元,服务职工1.65万人次;建成职工之家、服务职工综合体、职工书画院等职工服务阵地45个,创新开展“群团进驿站、服务到一线”活动,年均服务职工4500人次。
发布精准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十大行动51项举措”,发放暖心卡620张,联动通信公司、超市、药店等打造5个“鸿雁暖新服务站”,在住宅小区张贴快递外卖导览图,提供专属优惠服务。培育14家自治区、市级和谐劳动关系企业,集体协商覆盖率超95%。创新“工会+”劳动争议化解机制,联动八个部门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化解率提升30%;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5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50余万元。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工会组织的核心使命。乌拉特中旗总工会将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搭建创新创造平台,擦亮“工”字号服务品牌,团结动员全旗职工群众争当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和积极推动者!
责任编辑:院宇琁
审稿:王瑞波
终审:宇文韬
编辑:内蒙古自治区工会传媒中心新媒体编辑部